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工业产业园>>

新常态下老工业基地如何“出招“

   【中国城镇  报道】中国经济即将步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中国的经济改革面临新的挑战。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过去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却因“新东北现象”而备受关注,老工业基地改革的动向始终牵动着人们的视线。经济新常态下,深处转型困境中的老工业基地无疑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也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赛迪方略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老工业基地将面临四大机遇和四项挑战,需打出“组合拳”,全方位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一、把握改革新机遇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动力结构、区域结构等全面深化改革,将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带来四大机遇:

  一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增添转型新动力。主要表现在:①创新动力加快提升。创新驱动战略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扩大企业在决策中的话语权、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等措施,激发老工业基地企业和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②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计划为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有助于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领域结合,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加快前沿技术突破,释放增长新动力。③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转变人们的择业观念、市场观念,释放市场主体强大的创新创业活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也为老工业基地民众创造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主要表现在①市场活力加快释放。政府不再依赖强刺激手段拉动经济增长,而是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减税让利等途径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交给市场。有利于加快促进老工业基地人民的观念向市场经济转变,打破限制经济发展活力的藩篱,促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社会财富充分流动,激活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潜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②国有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明确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路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对垄断行业的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对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监管等,将有助于克服发展“路径锁定”制约,盘活存量资产,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内需潜力释放带来经济增长新空间。主要表现在:①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全面增长,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科教文娱等城市服务性消费将成为消费新增长点,同时,个性化、多元化消费将直接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发展,增加新兴产业发展的机会。②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高铁、地铁、城市基础建设、防灾抗灾能力、农村的垃圾和水处理、空气质量改善、棚户区改造等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支出将显著增长,在完善老工业基地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也为过剩的产能提供了新的化解渠道。

  四是区域经济格局重塑带来发展新契机。主要表现在:①产业结构加快转型。有利于强化老工业基地与环太平洋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和人才、技术、经济联系,提升产业层次和创新发展能力;同时有利于将老工业基地严重的产能过剩与不具经济效益的产业,有秩序地对外转移。②内外开放加速融合。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外开放,扩大老工业基地在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及中亚、中东欧、俄罗斯、西欧、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和关键资源的获取能力,强化与中亚、中东欧和欧盟的经济技术合作,加速开放型经济发展。③基础建设加快升级。“三个支撑带”的建设将为沿线和区内老工业基地提升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电力通道、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构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正视内外新挑战

  赛迪方略认为: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外发展环境依然复杂多变,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将主要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加大转型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了格局演变、动力转换和秩序重构三大深度调整相互交织的阶段,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全球产业发展方式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深化,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特征日益突出;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战略加速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同时新兴经济体依托要素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国际产业分工与竞争格局正在加快调整;发达经济体加速推进全球贸易规则重塑,针对我国重点产业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也明显增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成本优势正逐步减弱,外需增长乏力。制造业发展既面临两头挤压的困境,也面临着产业发展模式变革的冲击,对正处于艰难转型中的老工业基地来说,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二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愈加复杂艰巨。过去,老工业基地由于追求速度和规模效应,造成一些产能的重复投资,目前已成为我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而国有企业则是造成老工业基地产能过剩的重要推手。新常态下,化解产能过剩不仅是与产业重组、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综合治理工作,而是和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如何化解严重过剩的产能,将是老工业基地亟待解决的一道综合性难题。

  三是要素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持续。一方面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紧缺和低利用率,土地资源紧缺和浪费问题较为严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枯竭程度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外流现象突出,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难以为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足够的支撑。此外,产业政策的有效操作空间将相对有限,直接“赶超”型产业政策将逐步衰减,支持物质性、社会性和制度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政策将更加得到注重。

  四是环境和社会民生问题难以逾越。一方面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老工业基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不仅制约了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新常态下,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任务将十分繁重。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数量大、下岗人员多、就业压力大、地方财政困难、城市贫困人口庞大、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突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加突出。能否通过自身发展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尽快大幅度提高,能否明显缩小与发达地区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仍将是老工业基地未来发展必须面对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三、打好转型“组合拳”

  赛迪方略认为:面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老工业基地需要围绕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区域合作开放、城市功能完善,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改善,打出加快转型升级的“组合拳”,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产业、城市、社会及环境的综合调整升级。

  招式一: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打造驱动发展新引擎。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成果在本土转化;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创新科技发展模式,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依托“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激励机制,支持科技人才创业和发展,培养造就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招式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培育产业自生能力价值链”为主线,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为重点,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高端、价值链高端攀升,积形成具有持续竞争极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业,促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变。同时,围绕工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扩大现代服务业增值空间;围绕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推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创造新型服务产品,形成新的朝阳产业。最终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招式三:加快破除体制性障碍释放市场新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政府的服务管理职能,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快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围绕实体经济进行深层次的金融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率;此外,加快形成资源价格补偿机制,建立资源预警机制,促进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招式四:加快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家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能源、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对内对外经济开放,促进过剩产能转出;大力推动产品价值链分工,有选择的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快推动创新发展互助式合作,推进创新集聚和辐射,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创新地位;实现政府管理、基础设施投资、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的常态化合作。

  招式五: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为契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将老工业基地打造成为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整体快速发展。

  招式六:加快保护资源环境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改变生态环境,推动节能减排,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增长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谐有序的方向转变。

  招式七:加快改善社会民生释放居民消费潜能。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扩大就业,推动大众创业,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促进消费的平稳增长。

  +++

  关于赛迪顾问

  赛迪顾问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在业内率先通过国际、国家质量管理与体系(ISO9001)标准认证的现代咨询企业(股票代码:HK08235),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部设在北京,旗下拥有赛迪经智、赛迪经略、赛迪方略、赛迪设计等控股子公司,并在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武汉、南京、成都、贵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300余名专业咨询人员,业务网络覆盖全国200多个大中型城市。

  赛迪顾问面向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发展战略与规划、政策研究、转型升级规划、招商引资策略研究、信息化咨询、智慧城市规划、市场投资机会与策略分析、投资可行性研究、运营模式研究、企业兼并重组、企业战略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现代咨询服务。研究领域涵盖电子信息、互联网、通信、基础电子、装备、消费品、汽车和原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领域。

(责编:王瑞)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