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城镇建设>>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需从四方面着力

简介:近年来,吉林延边州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互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统筹推动,延龙图一体化率先带动,区域有序联动,有步骤、分梯次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吉林延边州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互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统筹推动,延龙图一体化率先带动,区域有序联动,有步骤、分梯次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核两级三支点”城镇架构已经形成。做大延龙图“一核”,做强珲春、敦化“两级”,做优和龙、安图、汪清“三个支点”、做精主要交通沿线和边境地区的重要小城镇。编制完成《延龙图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等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延吉、龙井、图们三市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上实现了同城对接、联动发展。

  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城镇集聚力明显增强。抓好开发区产业集聚功能提升,全州11个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2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2.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5.1%,累计入园企业776家。高标准建设新城区,更加注重产城一体,以产兴城,全州在建城市新区6个,规划面积达58.1平方公里,新增建筑面积达40.1平方公里,如以物流和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延吉西部新区,以会展金融业为核心的珲春生态新城,以文化旅游业为核心的敦化南部新城等,增强了城镇的人口集聚力和发展拉动力。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承载力大幅提升。着力实施延龙图一体化区域路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了吉珲客运专线建设,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55.5公里,州内形成“一小时经济圈”。不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珲春老龙口水库、延吉延河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珲春市、汪清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现已投入使用。以老城区为重点,城市供热、供水、供电管网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趋于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以庆祝建州60周年为契机,建设了延边博物馆、延边图书馆、人民体育场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将“暖房子”工程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实施城市“亮绿美净”工程,着力打造精品示范小区和特色街路,城市绿化率达到38.7%,全州42.8%的行政村达到先进村标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速。

  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是未来城镇化建设的方向。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尊重民意、政策保障,集约土地、资金平衡”的原则,采取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意愿。

  建立与新型城镇化配套的投融资机制。按照新型城镇建设需要,政府成立运作主体,构筑市场化运作平台,增强地方财政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通过市场机制为城镇化建设融资拓宽渠道。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尽可能引入市场因素。一些公共服务项目随着技术或者管理水平的提高,交由社会团体或私营部门等非政府机构管理,以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率。

  设立专项贷款,为符合条件的专业农场提供贷款支持,对达到经营规模要求的专业农场贷款利息给予政府补贴,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截至2013年2月末,延边州依托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场主联保、林权抵押等方式累计发放专业农场贷款0.5亿元,受益农户近300户。继续以专业农场为载体,完善土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有序、合法流转。强化“四个保证”措施,持续巩固土地流转农民的利益。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等级颁证制度。

  提供与新型城镇化要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城镇化进程改变了以农户为主体的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并导致其金融需求的改变,因此农村金融供给的产品与制度必须创新,通过创新,找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在有助于提高城镇化建设效率的同时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为金融业拓展业务空间提供了新的领域,这包括小城镇水电路气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住宅建设与购房、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小城镇医疗保健文化等服务业发展。金融业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信贷投入,全面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城镇道路改造、供水供气、物流网络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服务水平。

  通过“宅基地换房”解决新型城镇建设和农民安居问题。宅基地换房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要充分利用吉林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允许利用城镇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以作价入股、联营等方式用于发展工业项目建设”等政策,农民以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中的新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农民原有的宅基地进行统一复耕,实现耕地总量不变、质量不减、占补平衡。新的小城镇除了农民居住外,还规划出一块供市场开发的土地,用土地出让收入平衡小城镇建设资金。利用宅基地换房节约出来的土地指标和复垦出的土地,建设示范工业园和农业产业园,使农民生活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同时,还要实施“农村民生公寓工程”,以农村危房改造为契机,引导农民进行多户、整村、跨村集中改造,帮助特困户、无房户到新建连体房集中居住,从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优化人居环境、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