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扶贫互助>>

扶贫互助资金期待扩面增量

简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三农”将成为经济复苏和下一轮经济增长主战场的发展趋势,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亟待改进长期以来受制度摩擦、规模歧视、外部环境缺陷等因素制约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瓶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三农”将成为经济复苏和下一轮经济增长主战场的发展趋势,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亟待改进长期以来受制度摩擦、规模歧视、外部环境缺陷等因素制约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瓶颈。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贷款难,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在全国28个省市的1081个贫困村开展扶贫互助资金试点,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以村民按比例缴纳互助金为依托,以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扶贫村筹集民有、民用、民管、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
  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太白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8年10月,被陕西省确定为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县,开始以扶贫互助资金为平台进行金融扶贫。截至2013年6月底,该县先后共在46个行政村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46个(国家级试点村30个,省级试点村16个),共筹集扶贫互助资金1178.2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34万元,社会捐赠25万元,群众缴纳基准互助金219.25万元,累计向5934户会员发放小额贷款2447.15万元,帮助1000多名山区贫困人口脱贫,有效弥补了贫困山区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
  扶贫互助资金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创新,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既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民“贷款难”问题,又创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用管模式,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太白县近年试点来看,扶贫互助资金以协会为平台,有效调节了农户资金余缺,节省了借款成本,简化了借款程序,加快了资金周转。虽然扶贫互助资金规模较小,但始终坚持以贫困农户为对象,以促进增收为目的,采取直接到户、有偿借贷的办法,不仅缓解了贫困村生产资金缺乏问题,而且提高了村民的诚信意识和自治能力。农民通过互助资金平台,组织起来互相帮扶担保借款,促进了农民互助合作意识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农村高利贷的蔓延,为建立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入了源头活水。
  扶贫互助资金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新尝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资金规模扩大难。试点之初,扶贫互助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扶贫投入、农户按比例缴纳及社会无偿捐赠。由于同一个村发展种植、养殖时间不能错开,难免出现资金借贷周转不灵。加之,随着会员借款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需求逐步增加,扶贫互助资金急需新的稳定来源;二是宣传不到位,入会率偏低。个别镇、村宣传发动不到位,部分群众对扶贫互助资金认识不足,一些协会入会率偏低;三是缺乏协同效应。目前,农村扶贫互助资金还没有与金融信贷投入形成协同效应,存在单打独斗现象,难以应付农业产业风险高、投入大的挑战;四是防范资金风险压力大。扶贫发展互助资金组织属于新型农村微小金融组织,核心业务是信贷、财务和风险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差,危及农村社会稳定,虽然试点县普遍成立了互助资金管理办公室,但缺乏懂金融的专业管理人员,防范风险任重道远。
  目前扶贫互助资金在实践中迸发的“火花”已赢得农民的青睐,如何让这“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需要全社会来“添柴助燃”。首先,拓宽扶贫互助资金的来源渠道。持续的资金注入,是扶贫互助资金良性、可持续发展扩大的关键。建议政府部门捆绑财政、扶贫、农业、交通、妇联等各类扶贫资金和农村发展专项资金,可在原有经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情况下,统筹安排扶贫互助资金的使用,以拓宽扶贫互助资金的来源渠道;其次,引导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向资金互助协会提供贷款,将一对一农户小额信贷变为服务资金互助协会的模式,节约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再次,降低扶贫互助资金运行风险。政府部门要协调建立扶贫互助资金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各类涉农扶贫基金,建立共管账户,成立监管机构,制定资金管理和使用条例,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同时,发挥村民议事会的监督作用,定期将资金审批、使用、归还等情况“上墙”,确保资金运转规范、有序、透明。最后,各级政府、涉农金融机构应形成共识,通过各种媒体或场所,加大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力度,逐步提高农民诚信意识,奠定扶贫互助资金发展壮大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