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农村>>

新农村新起点新榆树房

简介: “改变人的思想是最难的一件事。”孙秀华说,“修一条路容易,改变村貌也容易,但要让村民改变落后观念真正‘美’起来却很难。榆树房要发展,全村老少爷们得有一股精气神,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这股精气神从哪里来呢?文化引领“美丽乡村”。


    ———记普兰店市莲山街道榆树房村党支部书记孙秀华(下)

  “改变人的思想是最难的一件事。”孙秀华说,“修一条路容易,改变村貌也容易,但要让村民改变落后观念真正‘美’起来却很难。榆树房要发展,全村老少爷们得有一股精气神,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这股精气神从哪里来呢?文化引领“美丽乡村”

  每到夜幕降临,榆树房村民就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手提着板凳来到屯里的文化广场。而以前村里文化活动匮乏,连个像样的广场都没有,更别说有自己的演出团队了。

  小梁屯文化活动骨干王晶说:“最开始孙书记找俺谈话,让俺带头把全屯妇女姐妹带动起来。俺不会扭也不会跳,怕在大伙儿面前丢丑。孙书记多次做工作俺才答应了。”孙秀华花钱搭建了一个“舞台”,购置了一些服装、乐器;在村里建了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平时村民可以打乒乓球、排练节目。“孙书记也没多少文艺细胞,唱歌走调、跳舞踩脚,但她有胆,在村民面前敢唱敢跳。”王晶说。孙秀华偷偷告诉记者:“我哪有什么胆,我是在家里偷偷学会了,晚上再教给他们。”

  在繁忙的工作中,孙秀华和村妇女主任杨莲发展了120多名文艺骨干,进屯串巷为村民表演节目。为了提升文化活动质量,村里又挑选了30多名有文艺专长的村民成立了“美美”小剧团,走出榆树房村到外地表演。

  农民的文化生活有多落后,孙秀华到了榆树房村才知道,文化生活对村民影响有多大,她也是到榆树房村后才知道的。

  周围十里八村,榆树房村第一个建起了农家书屋,第一个成立了小剧团,也第一个拥有了5支秧歌队。2011年,榆树房村举办了首届村级群众文化体育节。之后每年的8月20日,大家白天开运动会,晚上举行广场文艺晚会,本村和周边村屯的百姓全都围拢过来。这一天一夜像是逛庙会,榆树房村人山人海。文化活动增加了村民的自豪感,同时为榆树房村突然之间增加了活力。每逢运动会,一些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一定要请假回村,帮屯里争得荣誉;有了秧歌队,村里的工作也好开展了,有什么事需要贯彻落实的、有什么事需要大家参与的,秧歌队里喊一声大伙就都知道了。

  村里搞文化活动,村委会也树起了新风。“班子不爱岗敬业,百姓不能服你。”孙秀华把多年企业管理的经验搬到了村里,她不再以自然屯为单位组建党小组,而是在村里成立了9个特色党支部,对36名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让党员有实事干,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在农村几乎是空白。孙秀华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村里搞评比,进行“正面鼓励”。每年榆树房村都要评出10个“五好家庭”、20个“好媳妇、好婆婆”、10名“致富能手”、10名“优秀村民”、30名“文艺活动标兵”,评完了还给予表彰。

  “新农村、新起点、新榆树房”是孙秀华刚上任时提出的口号。她在工作中发现,文明程度达不到、百姓文明不提升,新农村就新不起来。文化的种子一旦撒进地里,长出的就是全新的村民风貌。自从文化活动开展后,村里以前打架斗殴、传嘴拉舌、聚众赌博、封建迷信、不尊老爱幼的现象显著减少。

  3年时间,榆树房村没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文化活动悄然地改变了这里的村民风貌。“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说一千句漂亮话,不如干一件实在事。为了让村民放心,孙秀华把自己的户口从市内迁回了农村,将自己的家搬到了村里,她做榆树房村永久的村民。“回村后脸也黑了、皱纹也深了,有一回女儿回来打我面前过愣没认出来。”

  3年来,小到老人过生日,大到村民致富状况,孙秀华心里都有一本细账。每年年三十,她总会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过年,然后再回去与家人团聚。从回榆树房村开始,她就给村里老人登记建档,村里71名80岁以上老人每年过生日都会收到村里送来的蛋糕和200元慰问金。

  2011年7月,暴雨导致大梁屯水库的溢洪道出水口出现险情,孙秀华带领村委会成员迅速组织了50人的抢险队伍。“她第一个跳进水里,从下午5点一直奋战到深夜,险情排除后她一头栽倒在地上。”村民李素梅说,“以前俺们不知道啥叫‘一呼百应’,孙书记来了之后俺们明白了。”

  在修魏沟三条水泥路时,孙秀华每天早晨5点到工地,晚上11点收工。村民知道她一个人生活经常不开伙,都心疼她,于是孙秀华家门口经常会多出一些礼物,有时候是一小筐鸡蛋,有时候是一捆蔬菜,有时候是一袋苹果……

  “村民好心,直接拒绝以后就没法处了。”孙秀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门口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谁送来东西她第二天就去回礼。30年前她吃百家饭长大,30年后榆树房村让她重温了那种温暖。这种温暖、信任让孙秀华有了一个新想法———组建义工队。

  什么是义工?大伙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全都蒙了。第一次带着义工队在村里打扫卫生,队员们感觉别别扭扭,好多人连头也不敢抬,就怕别人说自己“彪”。做好事感觉害臊,这是因为做好事没受到正面鼓励。孙秀华让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果然,不到一个月,义工服成了村民争抢的服装,“穿上后觉得展扬(骄傲)。”一位义工大姐回忆当初的情景自己也乐了。目前榆树房村的义工有200多人,不少义工还是“夫妻档”。

  慈善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在孙秀华的带领下,榆树房村村民在普兰店市建立了23个慈善基金账户,共储备慈善基金322万元,其中她个人出资300万元。

  一点一滴的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大批村民。只要村里有活动,总有村民拎着工具走出家门。新修的水泥路上掉根草、掉点粪,村民麻溜回家就拿笤帚打扫了。有一段时间,大集上卖笤帚的商贩特别高兴,一打听,原来都是榆树房村村民买来打扫街路的。

  2011年冬天,村民梁振文家夜里突发大火,4间房屋烧得片瓦无存。孙秀华第一时间通过大喇叭向村民喊话,号召大家都来帮帮梁振文。放下大喇叭,孙秀华赶往现场,等她到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瑟瑟寒风中,村民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有人拿着钱,有人抱着棉被、棉衣,有人拎着食品……3天时间,村民捐款3万多元。

  文明风、正能量,件件小事让榆树房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莲山街道信访专干邵良说:“榆树房村村民都攀比着往好里做,你做八分好,我就做十分好。”街道计生办干部胡秀丽说:“到各个村开会,下面总是乱哄哄的,只有榆树房村的会场静悄悄。上公共汽车,主动让座的肯定是榆树房村的村民,村民都为自己是榆树房村人而自豪。”

  孙秀华说:“榆树房村正在朝着‘美丽乡村’的目标前进。现在路修好了,一些村屯正在铺彩砖。‘美丽’不单是村容村貌,村民的心灵也要美。榆树房村现在有了正能量、有了精气神,以后干什么事就更容易了。”


 

(责任编辑:丽丽)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