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新农村>>
山水抱城:生态临海宜居古城
- 时间:2014-12-25 10:39
- 来源:浙江日报
千年台州府,山水宜居城。
临海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0平方公里,人口118.5万,城市建成区面积3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5万,是台州副中心城市、浙江省城市群规划中列为大城市规划的3个县级市之一。近年来,临海坚定不移地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持之以恒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临海‘一城一江三湖六河八山’,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我们把城市作为花园来建设,不断凸显‘山、水、城’特色,全面展示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湖的精致和城的大气。”台州市委主要领导自豪地说。
优化城市形态——古城新城辉映湖光山色入画
临海建城已有2000余年,是我省县级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介绍,临海的古城保护几十年一以贯之。早在1984年,该市就对古城保护进行规划,老城区2.3平方公里被划为保护区,严格禁止对历史街区风貌的破坏,并委托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临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工作。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台州府城管委会,编制古城保护与整治规划,通过限高、定色、控量,保存古城原汁原味的历史和人文气息。”临海市政府主要领导介绍。
在国内,许多古城虽有规划,但规划往往被建设性冲动蚕食。而临海历届政府虽对规划进行过四轮调整,保护区不但未被蚕食,相反却扩大到3.9平方公里。这种克制和理性使得这座古城在一波波城市化浪潮中避免了建设性破坏。
临海古城整治时,曾规划搬迁一部分人,围绕要不要搬迁,争论激烈。著名古建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原会长罗哲文先生认为,古城应该是活的,原住民生活要保存,老城要养护,如果都搬走了,让谁来养护?
临海吸取了专家意见,制定了“保古城、继文脉、复风貌、辟新区”的总体思路,即保留原住民,保持原有的生活状态,保持原有风貌不变,整个历史街区进行原生态保护。古城被“圈起来”保护,城市如何发展?在古城外的东面建新城。作为古城,其历史风貌需要严格保护;作为居住区,又要求满足各种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对城镇功能日益提高的要求;作为旅游区,必须提供完善的旅游功能。传承与弘扬,保护与开发,如何协调,这些都给原生态保护增加了困难。该市在保持老城区风貌不变的情况下,对生活设施如下水道、卫生等设施进行改造,构建了排污排水系统,逐步改善生活设施。同时对古城区各文化遗迹进行了建设和修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北京古建筑研究所原所长王世仁指出,临海有古城、古街、古庙、古塔;标志有山、江、塔;特色有山、水、城,自然风光,各有功能。
古城坚持做“古”,新城着力做“新”。在古城以东,时尚繁华的临海新城拔地而起。据介绍,近两年来,新城区块已实施220个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2014年安排城市建设项目164个,计划投资61亿元。古城新城交相辉映,又融为一体。
在临海新城,一个全新的湖泊湿地,温婉如玉地呈现在眼前。灵湖,水清岸绿,细柳成行,2个湖中小岛飘渺苍翠,点缀其中。
老临海人都知道,这一片,曾经是年年洪涝成灾的地方。每年潮汛期,牛头山水库泄洪排出的水顺流而下,灵江外的海水逆势上涨,都在这一片低洼地上汇聚,每每淹没房舍田地。
是填高洼地做商业开发,还是疏浚洼地,治水利民?目光长远的临海人选择了后者。现在,3700亩大的水域,成了临海新城区的风景绝佳之处。湖上有汀洲绿岛,驾舟浮水如入画中;岸边茂林修竹,亭台水榭,是市民休闲健身的所在。
碧波荡漾、白鹭翩飞,半湖山色半湖城的灵湖生态公园,成为临海新城建设的点睛之笔。
提升城市功能——布局五大组团推进产业转型
城市,有山水就有灵气。以灵湖为中心,临海的“一城五组团”铺开了崭新的篇章。近年来,临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把城区划分成古城、新城、灵湖、东城和江南五大组团,合理布局城市功能,推动城区向东拓展、跨江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和功能集成。
教育、医疗、住房和产业发展,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临海以此为重点,将城市作为家园来建设。教育方面,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到本科教育的完备体系,拥有2所大学、3所省级重点中学。卫生方面,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和卫生服务,拥有三甲医院1所。住房方面,积极构建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实施比率居台州第一。产业方面,狠抓创新转型,推进“机器换人”,搬迁“低小散”企业,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
按照物料输送管道化、生产过程密闭化、操作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四化”要求,加快推进入园医化企业转型升级和医化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提升。在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随处可见悬挂在半空的白色管道。管道的一头接的是台州发电厂,另一头连接的是各家企业,园区内企业生产所用的热气正是来自于电厂发电时热力循环利用。
头门港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临海医化园区管委会主任金治苗说,园区企业改造后车间真正做到“物料输送管道化、生产过程密闭化、操作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实现了清洁生产,有效解决医化企业发展与污染、安全问题的矛盾。目前园区内有174个车间进行“四化”改造。去年年底已完成改造34个车间,装备投资4.6亿元,今年计划完成59个车间。
“不仅仅是医化园区,我们以环境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去年已经将22家造纸、印染、制革、化工企业关停转产,今年又对未能按期完成整治任务的1家印染企业、2家造纸企业实施停产整治,对15家化工企业的31个整治进度缓慢的车间责令停产整治。”临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彰显城市内涵——保护文物古迹传承历史文脉
走进紫阳街,映入眼帘的是平整悠长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店铺牌坊,雕梁画栋的屋顶飞檐。每一根廊柱,每一扇窗户,每一个飞檐,都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古韵。家住紫阳街371号的戴祖淼一家,就曾入选6户最“浙江”家庭,“入住”上海世博会。
“紫阳街是临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是千年古城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核心部分,既保持了明清建筑的历史风貌,又较完整地构成了一条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临海市领导说。
紫阳街横贯全城南北,长1080米,两侧特色店铺林立,古城保护专家认为,临海紫阳街的改造是临海老城区保护的一个典范。
为保护紫阳街古建筑,临海市邀请同济大学阮仪山教授进行设计,并先后投入15亿元进行抢修,恢复了历史风貌,盘活了沿街特色商铺和老字号商铺,使“山水秀丽古城,形制严谨府城,明清繁华商城”的历史格局得以重现,恢复了老街区“下店上宅、前店后宅、深宅大院”的传统建筑特色,使千年文脉得以延续,历史风貌不断还原,文化内涵日渐丰富。沿街的原住民还开出店铺,麦饼、麦油脂、羊脚蹄、肚脐饼等传统小吃铺随处可见。
台州府城墙是我国江南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府城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有1600多年历史,现存城墙长4670米,有4座城门,还有4座完整的瓮城。台州府城墙能保护下来非常不易。上世纪90年代,临海市在建水果批发市场时发现了古城墙遗址,市政府获悉急令停工,并斥巨资予以保护。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临海把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修缮台州府城墙、紫阳街、龙兴寺、戚公祠、台州文庙等,台州府城墙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紫阳街成为全省第二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临海成为全国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县”。
同时,临海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加大文化设施投入,构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市民“出门能闻书香,屋外就有广场”。临海成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做优城市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提升生活品质
“鱼米之乡,人居佳市,山川毓秀,风物钟灵。巾峰耸双塔于霄汉,自古号一郡游观之胜;东湖嵌明珠于郭外,素来称春夏行乐之尊。北固屏贯,台阁烟霞,雉堞铺翠古韵清幽;灵江带绕,风帆浅影,潮波涌涛三江争流。括苍之巅巍峨,世纪曙光首照;珊瑚之岩奇异,鬼斧神工天成。九台幽沟,鸟语杜鹃数春晚;尤溪急流,杉舞红豆嫌秋短。牛头山,逆流成千古奇谈,筑湖惠百万市民;新灵湖,聚景创当代胜迹,蓄水减洪潦万倾。城隍古隋樟,雷劈风摧尚枝叶争盛;桃江十三渚,稻黄橘香且水渚交横……”在《临海赋》中,极尽千年古城生态之美。
临海人为自己生活的城市而自豪——
在主城区,每隔500米左右就有一个公园,沿河沿路见缝插绿,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入园。近两年来,临海每年新增绿化面积49.3万平方米。目前建成区绿地率44%,人均公共绿地14.3平方米,居全省前列。
在乡村,一幢幢粉墙黛瓦的民居、一片片青翠欲滴的绿色苗木和姹紫嫣红的花卉,好似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风情画卷……5年内,临海将建成50个精品村、100个特色村和6条景观带,基本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今年,临海已全面开展241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宜居城市、浙江省生态市……一顶顶“桂冠”,先后落到临海的头上。
清理河道垃圾,拆除涉河违建,开展河岸覆绿,城市河道基本实现“水畅、河清、岸绿、景美”。改造城市道路67.7万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20多公里,设立公共自行车站点114个,基本实现城乡公交零距离换乘。开展城市大气环境专项治理,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6天,优良率为97.6%。临海通过大力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交通治堵”、“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改善了城市面貌,优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景美”,这样一幅美丽却并不遥远的宜居城市蓝图,正在临海慢慢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崔凤娇)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