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农村>>

科普星火点亮惠农之路

    简介: 2013年春天,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新安镇小红寨村村民古圣贤笑得合不拢嘴,他一家人搬进了新盖的3层小楼,屋内电器一应俱全,院子里还单设了一个太阳能洗澡间。从此,他一家人结束了在石榴地里搭个茅草棚子的生活。


    2013年春天,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新安镇小红寨村村民古圣贤笑得合不拢嘴,他一家人搬进了新盖的3层小楼,屋内电器一应俱全,院子里还单设了一个太阳能洗澡间。从此,他一家人结束了在石榴地里搭个茅草棚子的生活。

  8年,国家的科普惠农政策,让古圣贤一家圆了致富梦;8年,古圣贤由一个不舍得给石榴剪掉新枝的科技盲,变成了一个石榴种植的“土行家”,成了向周围农民传授技术和致富经的义务宣传员。

  这就是如今各地呈现的“科普惠农”喜人景象。自2006年中国科协、财政部面向全国农村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千千万万个古圣贤一样的中国农民因此受益。科普使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三农”工作,有了阳光雨露,现出了一派生机。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是层层推进的,首先是每年在全国评比、筛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然后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支持、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而这些受益农民也在奖补对象的引领、感召下,成长为新一批的“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实现了科普示范的良性循环。

  靠这样的 “传、帮、带”,在广大农民中间,科技致富,建立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悄然成为风尚。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科普惠农”以独特的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示范带动,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

  农民对科技“又爱又怕”。爱的是,科技让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怕的是,科技五花八门,不知道哪个学得会,哪个效果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农民树立了一大批身边的典型,他们依靠科技做出了成绩农民看得见,他们推广的新品种农民更放心。如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蚕业协会把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推广到广大蚕农和缫丝企业,先后推广了桑树一步成园栽培技术,生产周期从三年缩短为当年投产、当年增效;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草莓生产多年来饱受品种老化、连作障碍、病虫害、黄萎病等症的困扰。为解决这个问题,黄川镇草莓协会利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资金,建立了草莓脱毒苗组织培养室,购买了电子分析天平等设备,进行草莓脱毒苗生产实践。三年内黄川镇全部使用了脱毒苗,彻底解决了草莓品种性状退化、病害严重等问题。

  二、发展营销渠道,解决销售难题

  奖补对象不仅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还把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组织起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解决了单个农户产品销不远、进不了大市场的问题。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盐菜协会广泛与食品加工企业联系,先后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近2万吨供应雪里蕻的订单协议,带动2000户种植户和156名会员家庭人均年纯收入7100元,高出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45%。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平岗永得利绿色蔬菜产业协会为了解决山区交通不便造成的销售难题,倡导成立辽北蔬菜批发市场,协会在市场中扮演农户与商贩的中介角色,维护农民权益,帮助农户拓展了销路。

  三、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共同致富

  奖补对象在得到中央财政的奖励支持后,不断地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品牌经济的做大做强。在安徽省肥西县花木协会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县从事苗木生产的农户已达3.7万户,占全县农户的26%。生产花木品种六大类、4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一个小小的农技协在全县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将“小苗木”做成了“大产业”,苗农人均纯收入8900元。吉林省科协在全省选择确定了100个专项产业示范区,其中有78个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对象示范带动形成的。获得2009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的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肇实协会,带动周边肇实种植村230个,辐射区内外农户100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14万余亩,真正起到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的效果。

  四、科普惠农,功绩卓然

  一是培养大批新型农民。8年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共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6.5亿元,奖补了10050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表彰奖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132个,科普示范基地2368个,农村科普带头人2500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50个。“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对象通过“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引导农民主动学,农民学有所成后,继续辐射示范更多人,最终起到“带动一大片”的效果。8年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对象已辐射带动农户4605多万户,开展培训、讲座87万次,累计受训、听讲座人次超过1.1万人次,对提高农民运用科技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奖补对象利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资金购置科普资料,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与生产设备等,推动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奖补对象累计引进推广农、林、牧、渔业等各类新品种6.8万个(次),新技术4.3万项(次)。

  三是提高了综合经营能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对象引进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示范推广,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经营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8年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对象注册商标8700余个,有力地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的产业化和营销水平的提升。

  四是促进农村文化繁荣。许多奖补对象为会员和农户订阅大量的科技报刊、科普期刊等资料,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为农民送来了科普大餐、繁荣了农村文化。如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大田柿花协会的带动下,当地出现“四多四少一提高”的局面,即:热心学科技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忙生产经营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家庭邻里和睦的人多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崇尚科学树新风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少了,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得到提高。

  五是农村科普工作蓬勃发展。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引领带动下,各地积极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模式,全国农村科普工作蓬勃开展。如河南省提出了“三创一带”活动;湖北省实施了“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江苏省大力推进“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在全国农村和广大农民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他们认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使自己学到了致富本领,增加了实际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转变了思想观念,对奔小康更有信心,充满希望。

  为什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能取得如此成效,在国家众多支农、惠农项目中能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广大农民群众上下一致的肯定和欢迎呢?

  一是抓手选得准。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作为四个抓手,充分发挥四类表彰对象在植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为广大农民树立了榜样。

  二是实施方式好。省、国家两级评审,县、省、国家三级公示的实施程序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确保遴选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科普组织和个人。“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增强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意识,从而把学习科技知识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农民广泛受益。

  三是资金投入方式有效。“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资金投入方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首次采用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的成功探索。专项转移资金直接到达县财政,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根据“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定的用途、方式、标准,由奖补对象通过报账的形式安排使用,弥补了资金使用环节上的漏洞,保障了奖补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的最大化。

  在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新形势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安娟)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