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民俗文化>>

“微更新”撬动“大幸福”

  □ 张红莲 王 军
 

 


苏州古城

 


苏州古城休闲景观节点


苏州古城水巷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2021年,苏州市获批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姑苏区作为苏州城市更新试点的保护更新示范区,着力从城市更新和名城保护角度出发,围绕“江南文化”核心地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激活城市活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明确更新任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好的城市更新行动,焦点在民,本质是为民、便民、安民。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是激发区域活力、推动城市提质发展、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措施。

  对于有着25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姑苏区来说,城市更新不只是城建工作,更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城市保护与发展战略举措。姑苏区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江南文化底蕴,通过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存量空间形态、完善片区功能、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等措施,促使城市存量优化和服务增值的比重不断增加。始终以“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的模式,推进街区保护更新、老旧小区整治、基础设施升级、城市生态修复,增强姑苏区城市安全韧性、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环境品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让城市更新与拉动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有机结合,协同联动推动。

  强化政策支撑

  城市更新是新发展阶段、新形势下一种新的城市建设模式,应遵循“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姑苏区聚焦“更新堵点”与“政策药方”的匹配关系,对现有政策覆盖面进行“查漏补缺”。

  在全域统筹推进方面,搭建了1个覆盖全区的“城市更新数据库”,4个面向城市更新的“更新评估、单元规划、规划实施、绩效监管”管理过程框架,补足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过程性管理缺项,并于2021年出台《保护区、姑苏区城市更新指引》。在盘活存量资源方面,姑苏区以国家和江苏省鼓励利用存量建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提升公共配套功能的“5年过渡期”政策为基础,出台《保护区、姑苏区存量建筑盘活利用工作要点(试行)》,通过确定审批路径、制定产业认定主体目录和正负面清单,解决“过渡期”政策落地有关“堵点”和“难点”问题。在传统民居活化利用方面,重点围绕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民居活化利用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出台《保护区、姑苏区传统民居活化利用实施方案(试行)》,试点推动相关审批方式重心下移,市级层面负责用地政策及不动产权登记等方面的支持,区级层面成立保护更新决策机构,对项目实施的主体、实施更新的路径以及项目未来的使用功能进行认定,从而构建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全流程的审批路径。

  科学精准发力

  “先体检、后更新”是城市更新的基本要求。聚焦姑苏区多层次、多类型、全龄化的保护、更新需求,动态化开展城市体检,本着“大项目大体检、小项目小体检、微更新也体检”原则,构建“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维度47个评价指标的特色评价体系,建立“体检、发现、反馈、解决、跟踪”的工作机制,使其兼具监测、评估、预警、反馈等作用,确保姑苏区人居环境无死角、不反弹。

  全面推行营造师服务制度,遴选出“社区营造师”作为社区规划师、社区设计师,在城市更新项目的前期研究、实施方案编制、项目评估验收等不同环节中提供跟踪服务。着力在历史文化、人居环境、城市民生等方面完善指标问题的空间属性,并结合古城内外不同特点,增加特色指标,提高城市体检成果针对性,总体把控辖区城市空间问题。首创“古城细胞解剖工程”,为全面掌握古城历史文化遗存基本情况,将古城的各类传统民居建筑看作构成古城结构的“基本细胞”,以街坊为单位,对建筑主体和环境信息开展专项调查。在摸清古城“家底”的基础上,建立保护名录,明晰保护价值,开展传统民居深度普查、保护对象信息优化、人文历史信息建档、历史院落案例研究、其他代表性建筑梳理、文物建筑抢救性数字保护等工作。强化生态城市建设,以“看得见绿,望得见水”为目标,把握生态优势,充分挖掘生态价值,创新采用水草生境构建和河流健康生物链构建技术进行古城水系治理,构建具备耐污韧性的健康生态系统;通过遥感数据分析生态本底及水体空间特征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绿地修补策略,通过开展空闲地块覆绿、口袋公园改造提升、河道及驳岸周边环境提升等一系列工程,促使“水绿共生”,形成绿色空间,系统改善水网生态。在城市更新设计中,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项目建设中,运用光伏技术、隔热保温材料等新技术、新材料,推进“双碳”理念落地,研究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新出路,让城市更新更生态。打造数字姑苏治理新模式,以数据治理、汇聚、更新为抓手,开展CIM+数字姑苏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以“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方式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规范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打造务实管用的示范应用。

  建设美丽城市

  现阶段姑苏区在试点示范中围绕“文化易彰显、市民有需求、经济有拉动、生态有改善”实施城市更新,系统开展重点片区更新设计,根据片区现状功能、空间肌理、风貌特征、规划定位等,对片区建筑色彩、风貌要求、公共空间类型等进行导则式指引,实施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消除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

  按照“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模式,启动以平江片区重点功能区和32号街坊为重点的片区整体保护更新项目,实施老旧住区改造、架空线整治入地、街巷滨水公共空间提升等内容。聚焦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全面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双塔市集成功落地的基础上,对养蚕里、南环、南环市场等实施改造提升,以“汇邻市集”门店的形式实施品牌化、连锁化、产业化发展,运用智慧农贸系统,优化定价采价制度,助力城市创新治理。充分利用老厂房、老仓库、老校舍、老市场等存量闲置资源,持续打造“创意产业园”品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载体+业态”深度融合,把项目变品牌,加强“商圈+景区”互联互通,把人气变商机。以小规模、低成本、细节化、亮点式的微更新模式,补充系统性整体城市更新,丰富城市更新行动方式,推进美丽城市建设,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姑苏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供图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