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公告>>

养老金改革是三中全会硬骨头 首要是破除双轨制(2)



    翻阅历史发现,每次涉及养老保险的政策或者决定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保险条例》的起草,到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再到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无一不在当时引起广泛讨论。

    时间推移到2012年6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称“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一石激起千层浪,据当时网上调查,反对者达到九成以上。半个月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再度表态:“延迟退休政策要非常慎重。一些媒体所说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

    从去年至今,不仅即将退休的人担心延长退休时间,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担心就业和养老金缺口和贬值的问题。

    直到今年上述闭门会议之前,全社会讨论养老制度改革热度达到沸点。闭门会议结束后的第五天(10月21日),在媒体的再三追问下,胡晓义表示,要完善社保待遇与缴费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强化多缴多得的机制。因为缴费年限与待遇是直接关联的,缴费时间越长,待遇相对越高。

    胡晓义称,希望职工能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缴费,居民参保者在有缴费能力时也持续缴费。

    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势在必行

    胡晓义表示,要建立社保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以工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动等为重要参数,统筹考虑各类群体,形成有规划、有规则的调整社保待遇的机制。

    “全国统筹”已经成为国内不少研究学者的共识,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严重碎片化,结构不清晰。‘十二五’期间,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养老金制度必然需要调整结构。”

    摆在养老制度改革面前不能忽略的就是科学设计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的目标,只有充分考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总体要求,才能实现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

    对此,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大体上已经走完了第一个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说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顺应经济体制改革而对社会保障体制进行‘被动式’改革的话,第二个阶段则是根据社会保障内在的发展规律、存在的问题,以及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不适应进行主动的制度调整。这应当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升级’的基本内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离退休人数增长的速度快于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增长,中国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乃至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是非改革不可的,不然将不可持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曾强调。

    全国统筹、延长缴费年限、双轨制合并以及养老金保值增值等焦点问题都应该在这次改革中做出规划。养老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中国社会保障升级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不可或缺的版图,也是“中国梦”的基础保障。对于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l丽丽)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