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幸福满满
- 时间:2022-11-15 08:55
- 来源:中国建设报
15分钟能做什么?在全国很多城市,居民从家步行出发的15分钟范围内,就能享受到活动中心、诊所、药店、健身点、市场、公园、养老院等场所提供的服务。
这种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步行15分钟左右为服务半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品质消费为目标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畅通了城市经济的“微循环”,也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在很多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在成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如何进一步提高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服务水平?未来如何更好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记者采访了一些街道、社区。
“生活里很多事在家门口就办了”
“现在出门不到5分钟就能买到菜,价格比超市便宜。”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呼北社区居民周颖退休后,经常光顾家门口的社区便捷服务综合中心。周颖说,这里不仅有新鲜便宜的蔬菜,还有可以给车充电的自行车棚,快递收发室,能修鞋、缝补衣物的裁缝室,“生活里很多事在家门口就办了,很方便”。
在社区便捷服务综合中心建成前,这里还是一个闲置自行车棚。由于社区建成时间较长,很多商业配套设施不足,而一些既有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经过两次召开居民议事会征求建议和意见,呼家楼街道工委办事处提出建设社区便捷服务综合中心,并明确了“要素集约、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的改造目标和“互联网+品牌商+社区服务”的建设思路。
呼北社区内的闲置车棚成为社区便捷服务综合中心试点改造项目之一。据呼北社区工作站站长孙利介绍,中心规划了维修区、自行车智能停车区、裁缝室、蔬菜水果区、代收代发室和智能快递柜等区域,引入国安社区、邮政便民等服务商,实现了“衣食住行+健康”的项目配置,有效满足了居民各项生活需求。街道、社区还定期组织党员、医生、教师等开展“社区特色服务大集”“社区服务日”等活动,为居民提供讲座、义诊、亲子课程等服务。
呼北社区的实践是我国城市近年来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一个缩影。2021年5月,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在全国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开展便民生活圈试点,并在2021年10月和今年8月先后确定了30个和50个试点地区。目前,两批80个试点地区共推动建设1106个便民生活圈,涉及商业网点21.29万个,覆盖社区2000多个,带动就业约180万人,服务社区居民2300多万人。
便民生活圈建设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上海,去年新改建早餐网点2577个,25家智慧菜场建设初具成效。在福建省厦门市,便利店不仅增多了,40%的便利店还24小时全天候营业,一些店还推出鲜食、药品、便民服务站等多维度服务。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菜鲜生市民生活服务中心,除了丰富的肉蛋蔬菜,餐饮、家政、维修等生活服务也一应俱全……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契合百姓生活需求的微民生微服务,打造全龄友好型便民生活圈正在成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趋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李晓壮说。
“坚持以人为本规划社区生活圈”
“水从城中流、人在园中游。”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县城开都河东岸,68岁的居民摆少华和街坊喜欢在家门口的百信休闲公园里跳舞、散步。
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摆少华仍记得,公园建成前这里是棚户区,房屋破旧杂乱,一下雨到处都是积水。经过改造,这个公园成为开都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一部分,路灯明亮、绿树成荫、一步一景,“很多来博斯腾湖的游客都喜欢来这里打卡”。
“为了让居民出门步行不到十几分钟就能欣赏到碧水、绿地美景,博湖县近年来将全域旅游的规划蓝图落实到博湖大地上。”博湖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局局长王志祥说,通过科学规划打造的开都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将博湖县城与博斯腾湖景区连成一线,还构建起景观带、滨河休闲区、文化体验区、河滨娱乐区、水岸花田乐活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区,整个博湖正在成为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大公园。
社区生活圈衔接了“家”和“城市”,进行科学规划非常重要。近年来,各地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纷纷在规划方面下功夫。例如,四川省成都市关于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传统特色小店开设和改造提质;陕西省西安市出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创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公共绿地、交通市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编制了首都10余个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参与制定了历次版本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保障了首都社区生活圈的高质量与可持续规划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规划社区生活圈,立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和强化资源配置来拓展服务范围、强化服务能力,实现社区生活圈品质提升。”该院详细规划所副所长徐碧颖平时还担任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的责任规划师。“街乡社区怎么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改造提升,我们都要对居民和参与市场主体进行广泛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盼,才能收获令大家满意的社区空间。”
徐碧颖认为,一个优质的社区生活圈应当具备3个特征:一是全龄友好。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差异化生活要求和心理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社区服务。特别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对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意义重大。二是全时便捷。基于对社区居民时空行为的分析,优化设施布局,提供更加复合便利的城市服务。三是全民共创。注重社群培育与社区营造,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切实拓展共同商议、共同决策的事务类型与深度,鼓励居民以主人公意识建设宜居社区。
“把各类社会主体、居民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
“这饭菜还热乎着呢,辛苦你们给送来。”在河南省汝阳县城关镇杜康社区,独居老人李阿姨向前来送饭的“康管家”志愿服务队员连声道谢。
杜康社区老年人较多,对于一些腿脚不方便、年纪较高的老年人来说,用餐成了一个问题。经过调研,杜康社区决定引进社会企业开办社区老年餐厅、推出平价饭菜,还成立“康管家”志愿服务队,义务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
“打造便民服务圈,不仅要完善各项便民服务设施,还要把各类社会主体、居民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杜康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可旭介绍说,社区创办了“康管家”服务站,成立淘气宝、洁与捷等7支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代购配送、家电维修、清洁保洁、邻里纠纷调解、少儿托管、老人送餐等志愿服务;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乐养居”老年照料中心,通过自愿报名、社会招募等方式打造教师队伍,为居民提供书法、绘画、舞蹈等公益培训。
随着各地便民生活圈建设步入新阶段,互联网赋能和实体商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极大满足了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在京东到家平台,居民在手机上“逛”实体超市“云店铺”,选择商品完成支付后,配送服务商很快把商品配送上门。“目前入驻平台的全品类零售门店已超18万家,提供的‘手机下单、1小时送达’服务覆盖超过1800个县(区、市)。”京东到家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未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李晓壮建议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微民生微改革、形成微政策;加快制定社区生活圈规划指南,推进政策集成、功能集成、服务集成;适应城市服务设施发展和数字化趋势需要,依人、物、地、产、景要素,因地制宜、分类规划,满足不同年龄群体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优质的社区生活圈与多样的功能、便捷的交通出行以及多元的服务供给等密不可分,这是国内外的基本共识。比如法国巴黎近年来提出“一刻钟城市”目标,确保居民能以步行或自行车的方式在离家15分钟内实现购物、休闲、学习、就医与工作等多样性的生活需求。
徐碧颖建议,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新模式,有效提升空间资源利用水平,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彭训文)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