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城镇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陷入四大误区

简介:新型城镇化被中央和市场给予了巨大的期望,各级政府对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也是热情饱满、干劲十足,但由于种种原因,新型城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误区。


    新型城镇化被中央和市场给予了巨大的期望,各级政府对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也是热情饱满、干劲十足,但由于种种原因,新型城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误区。在近日召开的“2013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市长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与一些城市的市长们一道探讨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直言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几大误区。

  误区1 扎堆建“国际大都市”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每个城市都在争先恐后搞建设,但一些城市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扩张,不少地方在城市定位和目标上出现偏差。

  “截至目前,中国有655个城市提出要走向世界;在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大都市;生态城、智慧城、科技城、现代城、国际一流、世界领先之类的口号比比皆是。”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表示,这些城市规划标准高,投资规模大,但大量豪华城市建设以后,反而抬高了农民进城的门槛,最后形成了中国式“鬼城”和“空城”。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也表示,无论从城乡统筹还是节能环保来看,发展小城镇更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但现在小城镇在我国发展得并不好。

  误区2 再陷过度投资怪圈

  当前,各地都在利用城镇化契机上马大项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坦言,非常担忧城镇化成新一轮的用投资推动GDP增长,并将加剧本就十分严重的地方债危机。

  在黄益平看来,出现过度投资的原因是政绩的推动。“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在地方官员升迁考核当中,把GDP的指标拿出去,把它的重要性降下来。其次,要明确地方政府独立的资产负债表,让他们必须都要考虑资产负债表和偿还能力。”

  误区3 城市产业雷同度高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指出,全国100多个城市都曾经把风电设备制造和光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此前又有不少地方上马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各地应该从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条件、产业基础来选好自己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深度加工,提倡差别化发展,城市不要雷同。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应该是有序、有选择的,逐步形成本地的主导产业。”李毅中说。

  误区4 新市民收入难以“城镇化”

  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通过卖地换来了一定数额的资金,但由于技术缺乏,农村人进城后就只能从最低端的工作开始做起,在收入上难以真正实现“城镇化”。对此,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农村人进入到城市的时候,他应该有一门技术执照。发展教育是给失去土地的进城农民个人注入资本,所以在教育上必须要有一个反思。今后人口的城镇化压力会越来越大,因为人到岁数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再调回头让他重新做教育,非常困难。”

  他表示:“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凡是成功的城市化国家,大部分都是进行职业教育,我们应由高等教育转向职业教育发展,从围绕考试转向围绕就业。”

  北京商报记者 孙丽朝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