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城镇建设>>
李铁:造楼运动并不符合城镇化战略
- 时间:2013-05-20 10:31
- 来源:新京报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城镇化建设可以借鉴欧美,但不能照搬,不能脱离实际。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推动参与机构之一。该中心主任李铁,长期从事城镇化政策研究,参与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关于城镇化、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等重要文件起草和政策咨询。日前,新京报记者就城镇化有关问题对李铁进行了采访。
城镇化,要为进城农民“雪中送炭”
新京报:您是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的?
李铁: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人口的数量型城镇化向质量型城镇化转变;一个是城市发展从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新京报:这两个方面的转变具体应该包括哪些核心内容?
李铁:质量型城镇化,核心是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等。新型城镇化,要明确到底是为现在的城市、
为“白领”和已有居民锦上添花,还是为进城中低收入群体雪中送炭?集约型发展则要解决资源使用效率的问题,还要从制度层面
提高占地成本,遏制占地冲动。有些地方出现的造楼运动,是一些政府官员的做法,并不符合中央城镇化发展战略。
新京报:新型城镇化需要哪些方面的制度变革?
李铁:作为转型中的国家,中国过去的城镇化受益于一系列制度改革,未来也需要新的制度变革,包括人口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
度和行政区划管理制度等等。类似户籍制度改革,很难一步到位,恐怕要分期分批实施,先期重点解决居家迁徙,在城镇就业多年
有稳定居住条件的这部分。
中国的城镇化没有先例
新京报:欧美、东亚等国都经历了自己的城市化之路,中国的城镇化有怎样的独特性?
李铁:国外的城市化,除了东亚部分国家如韩国,其余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对国外的城市化,我们不能只看现在美丽的结果,还
要看它们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哪个国家没出现过贫民窟。中国在30年的时间里,城市化率从17%提高到52.6%,而且我们是完
成7亿人口规模的城镇化,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规模的城镇化,是没有先例的。
新京报:基于这种独特性,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还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李铁:在已有基础上,我们要再完成1亿乃至2亿人口的城镇化。包括工业化增长会给城市带来什么结果,诸如带给环境的影响,这
是我们要关注的,也是发达国家很关注的。
另一个问题,这么多人口要进入城镇,需要实现在哪里就业、就在哪里解决公共服务问题。然而我们现在城市是排斥农民的,就业
可以,但诸如教育、医疗等服务和长期消费要回到农村。
城市发展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新京报:说到学习,您认为国外的经验可以给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哪些借鉴?
李铁:现在很多城市建设学欧美,学的都是表象,没有学人家城市治理的高效,没有集中解决人的问题。中国的城镇化,要走可持
续发展的低碳道路,就不能走粗放式、摊大饼的老路,要学会怎样服务人、怎样有效利用资源、怎样更高效地进行城市治理。
新京报:具体来讲,可以从国外学什么,注意哪些问题?
李铁:首先要学习城市执政理念,解决好到底为谁服务的问题;同时学习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既有技术、材料层面的,也
有城市管理理念方面的。
照搬外表的东西很容易,但不能脱离实际。我曾遇到一个北方城市要打造成“达沃斯”。达沃斯是一个每年有1500万旅游人口而本
地住户只有两万多户,同时拥有著名旅游资源的小镇,但我们的城市有这样的条件吗?适合我们自己的城镇化模式,至少不应是那
种简单追求高标准城市外观的。而这种建设视觉城市的倾向,和中央城镇化政策也是大相径庭的。
(责任编辑:安娟)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