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城镇建设>>
北京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发布
- 时间:2013-05-20 10:41
- 来源:北京日报
2015年,北京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31万吨,垃圾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70%以上,填埋比例降低至30%以下。日前,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
根据三年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设35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渗沥液处理设施及5项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仅2013年至2015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外围配套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达502亿元。
当前,本市垃圾处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生活垃圾处理缺口大,现有设施普遍超负荷运行,垃圾管理不到位。据测算,2015年餐厨垃圾日产生量将达到2650吨。目前全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能力存在很大缺口。
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处理结构单一。按照“优先安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优先采用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和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优先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优先保障生活垃圾治理投入”的原则,本市将在三年内切实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垃圾处理体系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北京70%的生活垃圾都将采用焚烧、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方式,填埋处理的比例将降至30%。为此,“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方案,优先安排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完成40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建设项目。
北京还将进一步提高垃圾焚烧的比例,鲁家山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等一批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将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快推进重点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项目建设,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缺口问题。
三年内,全市将新建丰台区餐厨垃圾处理厂等7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新建、改造后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将新增1850吨,源头就地日处理能力150吨,全市日集中处理能力将达2750吨。
此外,还将加强新技术在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和管理中的应用,做好垃圾渗沥液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垃圾填埋场的气体。“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在大屯垃圾转运站、高安屯焚烧厂等建渗沥液处理设施,提升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的渗沥液日处理能力,新增渗沥液日处理能力4320吨,全市日处理能力达8510吨。
方案解读
1 生活垃圾 日处理能力新增18000吨
定义: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目标:2015年底,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8000吨/日,处理能力达到23100吨/日,垃圾焚烧和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70%以上,填埋处理比例降至30%以下。
举措:生活垃圾焚烧减量处理今年就将迈出实质性步伐。亚洲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年内试运行。同时,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等项目也将加快推进。
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后,石景山、丰台、门头沟和西城的一部分垃圾将在这里焚烧处理。焚烧厂预计年余热发电4.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14万吨标准煤。发电除供厂内使用外,其余将并网销售,年上网电量达3.2亿度。焚烧产生的余热还可向周边居民供热。
朝阳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焚烧中心、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顺义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焚烧二期)、丰台生活垃圾处理厂、焦家坡垃圾综合处理厂等一批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将在2015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本市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3100吨。
2 餐厨垃圾 日处理能力新增1850吨
定义:俗称泔水,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餐厨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
目标:新增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能力1850吨/日、源头就地处理能力150吨/日,处理能力达到2750吨/日。
举措:今年,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改造二期项目将建成。同时,本市将开工建设海淀区大工村餐厨垃圾处理厂、丰台区餐厨垃圾处理厂、鲁家山餐厨垃圾处理厂、董村餐厨垃圾处理厂等项目。
本市首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北京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是2007年下半年投入运行的,当时,这座设施每天可处理200吨餐厨垃圾。
这座餐厨垃圾处理厂采用了固液分离机,将大体积物料挤压、脱水,分离出的固体物质和浆凝脱水产生的污泥作为堆肥原料,进入堆肥系统进行再利用;分离出的筛下物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液态物质送进油水分离器,油脂回收处理,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液经过处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
未来3年,一批餐厨垃圾处理厂将建成投入使用。其中包括沙河餐厨垃圾处理厂、延庆县餐厨垃圾处理厂、通州区粪便和餐厨垃圾处理厂等项目。
3 垃圾渗沥液 日处理能力新增4320吨
定义: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
目标:到2015年底,新增垃圾渗沥液处理能力4320吨/日,处理能力达到8510吨/日,同时增加浓缩液处理功能。
举措:渗沥液等是垃圾转运站周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早在2006年,北京环卫集团着手开展垃圾转运站渗沥液处理和臭气防治工作,投资1300万元兴建小武基、马家楼垃圾转运站渗沥液处理工程和除臭工程项目。
转运站除臭系统将纯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除臭液,标准配比、高压喷雾,垃圾臭气在几秒钟内“烟消云散”。
今后,渗沥液处理设施都将配套这类高科技“武器”,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按照计划,今年本市将建成包括大屯垃圾转运站、高安屯焚烧厂、半壁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设施工程和六里屯垃圾卫生填埋场、南宫堆肥厂渗沥液处理设施扩容工程。
到2015年,本市将建成董村综合处理厂渗沥液工程和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西田阳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设施扩容工程。渗沥液处理能力将达到8510吨/日。
4 建筑垃圾 年处理能力新增400万吨
定义: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目标:新增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400万吨/年,处理能力达到800万吨/年。
举措:按照计划,本月和今年9月是建筑垃圾专项治理月,市市政市容委等部门在此期间将分别组织不少于4次整治行动,其他时间加强日常管理和执法。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运输渣土遗撒带来的问题破坏着城市环境。据市建设主管部门测算,本市每年产生大约4000万吨建筑垃圾,处理办法只有填埋一种。由于涉及利益,建筑垃圾乱倒乱卸、遗撒扬尘屡禁不止,这也是PM10和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市市政、建设、环保、城管等多部门在2012年就联合确定工作方案,从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管起,通过建设循环回收工厂、整治运输车辆、调整处置价格等手段严管建筑垃圾违规消纳、运输问题。
按照目前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规划,市政府将给予30%的投资补助,新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大兴区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等5座设施。建筑垃圾循环生产的仿古砖、步道砖、透水砖等建材也有望在建设保障房、桥梁、老旧小区改造、园林绿化、河道整治等项目中优先采用。
5 垃圾渣土脏乱点 完成253处治理任务
定义: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指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建设和运行的垃圾填埋场。
目标:按照“治理既有,杜绝新生”的原则,按年度全部完成253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任务。
举措:2007年,本市市政部门根据“北京一号”小卫星拍摄的数据,核实了1011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当时,除了东城区和西城区外,其他16个区县都有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存在。市市政市容委负责人坦言,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未进行相关处理,挖个坑就填埋垃圾,不仅污染了周边环境,还严重威胁着地下水的水质安全。
三年内,253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将全部治理完成。按照计划,今年将完成75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明年完成100处,其余的将在2015年全部完成。
在治理过程中,对新出现的垃圾乱倒情况,将通过“北京一号”小卫星进行跟踪监测,核实后的数据将计入各区县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保障措施
为实现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三年目标,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保障举措。
乡镇建专业化收运队伍
本市将重点研究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生活垃圾规范管理的相关措施,强化农村地区垃圾收集运输体系建设,乡镇要建立专业化收运队伍,农村要建立保洁员队伍。
此外,为了提升垃圾处理能力,本市将开展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和餐厨废弃油脂排放登记,推动专业化收运队伍建设,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按照年度计划,按期完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任务。
加快项目审批
三年内本市将建设一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为了保障这些项目能够顺利动工建设,市属有关部门将负责统筹规划布局,制定价格、经济补偿等相关政策,采取部门并联审批方式,加快项目审批进度。
各区县作为垃圾处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设施建设,积极做好项目落地、拆迁、建设等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
此外,继续坚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协调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重点项目随时调度。
加大资金投入
在项目建设中,将坚持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并举的原则。市、区两级政府要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明确市级资金对区县设施建设的补助政策。
随着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等公共服务标准的提高,本市将不断增加政府投入,保证垃圾处理设施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行。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投资回报机制。研究确定合理的垃圾处理服务价格、收费标准以及调整机制和资金保障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垃圾异地处理经济补偿机制。
餐厨垃圾纳入日常监管
垃圾处理,监督同样重要。本市将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监督检查长效管理机制。工商、卫生、环保、城管等部门要将餐厨垃圾和餐厨废弃油脂管理纳入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管和执法范畴,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综合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打击和查处各项违法行为。
此外,依托首都科技优势,本市将采用世界先进成熟的技术工艺和标准,重点解决渗沥液浓缩液处理、资源化处理工艺及除臭等技术难题;开展重点示范工程,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管理规范标准。
(责任编辑:安)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