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扶贫互助>>

坚持“民呼我为” 建好完整社区

  □ 刘 勇

  完整社区建设是面向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聚焦人民安居切身利益、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作。去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在全国106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多措并举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在完善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环境、推进智慧服务、健全治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打造完整社区样板。一年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二批)》,确定10个完整社区样板,总结典型案例经验做法,为各地完整社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充分认识完整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社区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强调将社区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治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空间,“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当前,一些社区存在设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物业管理覆盖面不广、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是实现人民安居的重要环节。今年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抓住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完整社区建设强调在社区层面针对居民生活补设施、优服务,提高社区生活宜居性,是推动人民安居的重要举措。推动完整社区建设也是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社区虽然是最小治理单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通过推动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城管执法等在社区落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准确把握完整社区的丰富内涵。完整社区指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治理机制的居住社区,核心是通过社区内各类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系统全面的生活服务。吴良镛先生提出完整社区概念时阐释:“不仅包括住房问题,还包括服务、治安、卫生、教育、对内对外交通、娱乐、文化公园等多方面因素,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完整社区内涵非常丰富,反映了社区居民生活多个维度的需求。既强调解决社区居民生活“有没有”问题,以问题导向出发补齐服务设施短板,又面向居民生活“好不好”目标,满足居民高质量生活追求;既要完善市政、商业、公共服务等各类硬件设施建设,又要提供高品质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既要提供完善设施与完备服务,还要健全社区管理,推动建立以人民为中心、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既要综合运用传统管理与服务手段,又要智慧赋能提供精准化管理与精细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多措并举,扎实系统推进完整社区建设。一是完善设施建设,以社区专项体检找准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问题出发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例如,北京小马厂西社区、洛阳行署路社区聚焦“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短板,建设老年食堂、照料中心、托育中心、成长驿站等设施,精准解决社区养老、托育服务不足问题。二是打造宜居环境,通过保障设施安全稳定运行、营造全龄友好生活环境、拓展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不断提高生活品质,让社区居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三是注重智慧赋能,以智慧物业平台、社区级城市运管服平台、智能家庭终端等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提供精准服务,方便居民生活与社区管理。例如,雄安新区贤溪社区、宁波明珠社区利用智能感知设备实现民生场景监控,提升社区管理、民生保障水平;延伸数字服务,通过“小程序”等数字化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务。四是完善社区管理,推动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政府协调、业主参与、物业服务的社区管理机制,并积极引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群体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社区小事连着初心、系着民心,也是“国之大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系统全面推动完整社区建设,让完整社区建设工程成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