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设置城市区域疏导点 破解流动摊点管理困境

  □ 许良才
 

  流动摊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产物,它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要,有效弥补了市场不足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生诉求,受到了部分社会舆论的支持。但是,从城市管理角度来看,流动摊点属于违法经营,影响城市交通,破坏市容环境,应该依法取缔。一边是依法管理,一边是满足民生需求,使得流动摊点管理成为封、放两难的棘手问题。城市流动摊点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关系民生的问题。目前,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在对流动摊点进行管理时,往往在思想和行动上过于片面,尝试将其彻底根除,导致成效不高。市民一方面要求对流动摊点严格执法,一方面又对流动摊点经营者产生同情;一方面要求有序的城市环境,一方面又要求便利的生活条件,这种双重需求给流动摊点管理工作带来执法尴尬和难度。

  流动摊点基本情况调研

  经调研发现,城市流动摊点的人员构成主要是以下几个群体:

  当地失业人员:很大一部分失业人员选择摆设流动摊点谋生,以夜市大排档、流动菜摊为主要经营内容。

  周边失地农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一些原本处于城市周边的地区都发展成了中心城区。由于城市的生活压力相比于农村大,这给失地农民带来了生活压力,受到文化水平限制,他们多数会选择在中心城区摆摊设点做一些小本买卖。

  低收入者和孤寡老人:一些低保户、困难户、孤寡老人等,因为自身缺乏工作技能,选择了摆摊售卖一些自家栽种的蔬菜、水果等。

  外来务工人员:随着城市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急剧增加,一部分人进入了正规企业,也有一部分人加入流动摊点的队伍,他们的经营种类涵盖了小吃、百货、水果、服装等流动摊点常规类型。

  流动摊点解决了部分人群的生存问题,弥补了城市商业配套设施不足的短板,满足了普通群众的生活需要。但流动摊点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占道经营会影响交通和市民通行;脱离食品卫生部门监管可能会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摊点设置杂乱无序影响公共环境卫生和城市形象等。

  通过调研了解到,在经营动机方面,大部分的流动摊点带有明显的谋生性质,选择这种经营方式的从业者多数是为了生计而为之,客观上具有一定无奈性;在经营许可方面,流动摊点并未获得相关部门的经营许可审批,也脱离了卫生和质检部门的监管,属于无证非法经营。

  流动摊点之市民诉求调研

  根据经营内容划分,可以将流动摊点分为瓜果摊、蔬菜摊、餐点摊、饰品摊、报纸杂志摊、糖果摊、服装摊等;根据活动地域划分,可以将流动摊点分为街巷流动摊点、市场周边流动摊点、道路两侧流动摊点、学校周边流动摊点等;根据出摊时间划分,可以将流动摊点划分为早市摊点、夜市摊点、全天候摊点、无固定时间摊点等。

  流动摊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城市经济的重要补充,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要性。通过对部分市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市民认为流动摊点可以很好地满足其生活消费需求。基于这个层面来看,流动摊点和城市居民已经建立起了密切的利益联系,大部分居民对其较为认可。但是由于流动摊点存在占道经营、阻碍交通等行为,损害了市容市貌,也有部分居民对其存在持否定态度。

  调研结果显示,流动摊点的存在具有积极意义:流动摊点能够为社会低收入人群提供一个维持生计的渠道,有效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便利的服务。流动摊点的经营场所往往是跟着人流走,大部分选择聚集在居民经常经过的地方,所售卖的商品多数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物品且价格较低,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和优惠的服务。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流动摊点的存在是为市民所认可的。

  当然,流动摊点的存在也有消极影响:流动摊点无序经营,破坏城市环境卫生,给道路交通带来较大压力。加之一些不法摊贩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强买强卖、缺斤短两等行为,直接危害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流动摊点管理实践困境

  在城市管理实践中,占道经营、随意设摊贩卖等影响城市秩序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但是从根本上彻底地解决流动摊点问题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流动摊点虽然不属于正规经营机构,但是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小视,对于解决城市中弱势群体的生计问题以及社会就业问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城乡接合部等地区,由于规划建设还不够完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尚有欠缺,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流动摊点的存在恰好弥补了发展短板。

  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流动摊点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面对城市管理执法常常采取“打游击”的方式进行规避,执法人员很难第一时间掌握摊主的动态,使得执法取证困难。这种情况下,如果对违法行为置之不理,必然有损于法律威严,而如果采取强硬的执法措施又容易与摊主产生冲突。

  在日常执法工作中感触最深的是,缺乏足够的资源来解决具体存在的问题。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虽然可以明确规定何处不允许摆摊,但是不能明确划分何地允许摆摊,有堵无疏,无法彻底解决流动摊点问题。

  流动摊点规范管理初步设想

  加强宣传。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等媒体力量,加强对城市管理执法正面形象塑造,强化城市管理等知识的宣传力度,促使政策家喻户晓,形成公众的自我约束氛围。同时,将一些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破坏市容市貌的违法行为予以适度曝光,让公众真正了解到流动摊点违法经营的危害,借助社会舆论和公德力量进行约束,达到以曝促改的目的。

  根据群众需要和城市人口分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置摊点经营市场,规划指定区域,推行摊主定点经营。适当增设一些便民摊点位置,引导摊主入市入点经营,组织开展治理试点,加强摊点自律。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和拓宽监督渠道,实施登记审核制度。市区流动摊点设置根据“从严控制、数量适度、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办法实施。要求临时摊点必须办理临时摊位登记,实行一户一档、定期滚动管理。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到流动摊点日常治理过程中。

  在一定区域内建设疏导点,将周围的流动摊点纳入统一管理,促进流动摊点的规范经营;推动摊点自主管理,让流动摊点转变成为疏导区域内的固定经营者,由摊主轮流对区域范围内的摊点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引导、管理。

  将流动摊点治理模式由原来的城市管理执法“单中心”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执法管理模式向政府、城管、社团、社区、市民和摊主“六位一体”的共同参与模式转变。在流动摊点的设置上要坚持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要对摊主经营的位置、设施、时间进行统一规定,由镇(街道)负责日常管理。

  流动摊点设置坚持以“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为目标,以“有序设摊、规范设摊、便民设摊”为要求,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原则,在保证市区主干道和车流量较大的次干道无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和店外店经营的基础上,对次干道、背街小巷、居住小区周边等区域视情况设置临时市场,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点入场、入市经营,使摆摊设点有序、规范、便民。结合地区实际组织开展流动摊点优化治理试点,选择基础较好的疏导点作为试点,实现对占道经营的疏堵结合、长效管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