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扶贫互助>>

开展完整社区建设的多维阐释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强调“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完整社区建设不仅是对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是对“人、城、境、业”关系的重构。其以居民需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服务、激活治理、赋能经济,推动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

  □ 李 玥

  深刻理解完整社区建设的内涵要义

  完整社区建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核心,旨在构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空间,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

  ●从空间维度来看

  从空间维度来看,完整社区建设着重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在教育领域,规划建设普惠性幼儿园与社区学堂,解决幼儿入园难及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医疗方面,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居民提供常见病诊疗、健康体检等基础医疗服务;养老领域打造嵌入式养老服务站,提供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服务,让老年群体安享晚年;文化设施则涵盖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室,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也细致入微,除了超市、便利店,还引入生鲜菜场、早餐店、药店等,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餐饮、买药等消费需求;公共活动场地的打造更是兼顾全年龄段,建设儿童游乐区、老年健身区、中青年运动球场,为居民提供社交、健身、娱乐场所,有效促进邻里关系和谐。

  ●从社会维度分析

  从社会维度分析,完整社区建设是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关键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居民生活所需的各类资源精准整合在步行15分钟可达的范围内,无论是接送孩子上下学、日常就医买药,还是休闲购物、参与社区活动,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极大缩短居民生活时间成本,使居民的生活更加高效、便捷。这种生活圈的构建,不仅切实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让居民在便捷的生活体验中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促进社区的社会融合与稳定发展,减少邻里矛盾,营造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

  ●从治理维度而言

  从治理维度而言,完整社区建设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破传统政府单一主导的模式。通过搭建居民议事会、线上意见征集平台等渠道,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规划与决策,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人,最清楚日常需求与生活痛点,他们的参与能确保社区建设更贴合实际情况,避免资源浪费。同时,邀请规划师、设计师深度参与,凭借其专业的空间规划、景观设计知识,为社区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与细节设计,比如优化社区道路布局、提升绿化景观品质,让社区建设更具专业性和前瞻性,实现功能性与美观性统一,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全面把握完整社区建设的时代使命

  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发展与治理矛盾凸显。

  ●老旧城区基础设施落后

  老旧城区基础设施故障频发,供水管道锈蚀、供电线路老化问题突出;公共服务设施缺口大,幼儿园、卫生站不足;环境脏乱差,楼道杂物堆积、垃圾清运不及时,既影响居住体验,又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严重制约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新区活力不足

  城市新区面临“重规划、轻配套”困境,以住宅开发为核心,商业综合体、菜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公共空间匮乏,社区活力不足。

  ●需要制定解决方案

  完整社区建设就是针对性解决方案,通过统筹基础设施更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与社区环境整治,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供关键路径。当前,居民需求从“有房住”转向追求优质生活,完整社区建设可精准对接居民多样化需求,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基层支撑。

  ●重视人口老龄化需求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社区养老需求持续增长。许多老年人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养老服务,却面临社区养老设施不足、服务单一等问题。完整社区建设中,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成为重要举措——通过在社区内嵌入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康复护理站等服务点位,因地制宜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就近、便捷、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既能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难题,又能有效减轻家庭照护压力,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深入推动完整社区建设的有效举措

  ●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其核心是打破传统服务设施与社区生活的割裂,将各类设施无缝融入社区,贴合居民日常场景。可以在社区核心区或居民聚居点周边,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助餐、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破解老年人吃饭难、照护难问题。通过同步配套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全科医护人员与基础医疗设备,满足常见病诊疗、慢病管理、疫苗接种等需求。通过布局含便利店、快递驿站、家政服务站的便民网点,让居民不出社区即可满足日常所需。

  ●优化综合服务设施布局

  针对部分社区设施分散、功能重叠、资源浪费的问题,需打破部门与行业壁垒,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统筹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学校、图书馆等)、商业服务设施(超市、餐饮店、药店等)及公共活动场地(广场、公园、健身路径等)。按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原则规划设施位置与规模。例如将社区服务中心与卫生服务站相邻设置,方便居民办事;将公共活动场地与商业设施结合,打造休闲、购物、社交一体的综合区域。要注重设施衔接配套,完善周边交通、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提升可达性与舒适度。建立共享机制,推动学校操场、图书馆等非工作时间向居民开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

  ●强化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制定规划与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薄弱社区建设,加强监管规范服务标准。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源与专业力量,如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养老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企业投资运营商业与便民项目,丰富服务供给。调动居民积极性,通过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志愿服务队伍等,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规划、建设、管理与监督,如让居民参与设施选址讨论、加入志愿服务维护社区环境,激发主人翁意识,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动社区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