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扶贫互助>>
创新养老模式 探寻养老服务可行路径
- 时间:2025-11-24 09:02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高 江 何知翰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创新养老模式,科学统筹养老服务供需结构,整合养老资源,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不仅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策略选择和积极响应,而且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环节。为此,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兼顾、多措并举,不断探寻可行路径。
明确服务定位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老年群体的养老缺口日益加大,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层次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水涨船高,更多人不断追求更加舒适、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应该以“安享晚年”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宗旨,既要加强身体护理,更要注重心理关怀。聚焦老年人身心特点,围绕综合性养老服务谋篇布局,统筹社会养老资源,实现办久、办好的发展目标。
完善顶层设计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关系多个主管部门,构成了复杂的“程序密码”,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职责,统筹规划,高位推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锚定重点难点问题,凝集产业链资源,有效衔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审批标准的确立,一方面要加强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审批效率,既要做到产业发展的“慢而好”,也要做到“快而优”,要避免项目建设盲目化、同质化、低效化。同时,应以医疗保障为支撑,做细做实养老服务纳入医保的流程、标准和报销范围,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优化协同策略
作为社会民生大事的养老服务,如果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广泛调动汇聚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显得尤为重要。
要加大康养理念的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共识,最大限度赢取老年群体及家人的认可。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医养产业,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及社会组织专业性、中立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和优势,对应特定群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协同合作,健全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
转变养老理念
在全社会培育“健康养老”的观念。首先,在政府层面,需打破原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要健全完善相关的补助机制,积极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撬动民间资本、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加入老年服务行业。构建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强大的“医养”社会支持网络,夯实“为老服务”的根基。
其次,在社会层面,需推进模式创新和经营理念提升。要践行人性化的“主动为老服务”理念,尽快打破“被动履行养老职责”的局面。
最后,在老人层面,要转变观念树立“医养”理念。要积极应对老龄化,由“被动地接受赡养”转变为“主动地自我颐养”,不断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构建层级体系
根据老年群体“不愿离家”等养老愿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应在现行的养老模式基础上加以“重构”,其着眼点不是把原有的制度进行重建,而主要是致力于对现存制度进行系统性思考,通过加入一些新要素,摒弃一些旧要素,协调一些关键点,实现资金设施和医养服务的深度激活和有效衔接。
首先,应完善居家养老老年人健康档案。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专员及基层网格员负责跟踪了解登记完善居家养老老年人健康状况。
其次,公立医院应成立专门的老年病房,开展个性化康养服务。
再其次,应完善康养联合协作机制,医疗和养老机构应建立有序的业务支持、服务对象转送、康复护理服务费用结算办法。
最后,应建立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健全完善准入和补贴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形成规范有序、灵活多样的专业化养老服务市场。
精准服务供给
要围绕老年人重建人际交往关系、重拾社会生活自信的愿望,最大程度契合老年群体照料、护理和精神慰藉的综合需求。服务内容、政策标准、执行办法等要聘请专门性中立机构评估制订,以专业性和精准性提高服务供给质量。
要不断丰富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活动的载体,如积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书法培训、棋牌舞蹈比赛等活动,使老年人更多地融入相关的兴趣小组、志愿团队,通过社会参与既能获得认知、行为和情感的支持,又能重建群体自信。
健全支撑体系
首先,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要颁布实施考核规制及监管办法,构建完整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政策闭环链条。
其次,应完善资金筹措渠道。建立“个人缴费+医保缴付+财政补贴”一体联动的基金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投资,实现服务体系的良性循环。
最后,应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高校要开设相应的专业,从源头上为服务体系“造才”,大力开展“菜单式”培养模式,确保育有所需;要开展好从业资质的认定工作,做细做实职称晋升和绩效考评机制,夯实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在实践中“育才”;要加大宣传,完善制度,积极吸纳志愿服务力量加入为老服务,建立“时间银行”为老服务网格,鼓励健康及低龄老人参加志愿服务,在运行中为服务体系“引才”。
高江单位为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党校;何知翰单位为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