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农村>>

告别黄土地踏进新社区 明年青岛再建100个新农村(2)



  除了冬天有暖气,做饭有燃气,珠山文苑社区的各种配套设施样样不落。2012年,灵山卫办事处投资358万元铺设了6475米污水管道,并建造了4座化粪池,通过区内主干管接入市政污水管,收集珠山文苑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随后,全社区又安放了120个标准垃圾桶、60个果皮箱,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垃圾集中存放,由办事处环卫队每天统一清运。社区管委会设有29名专职保洁员,按照“划片定岗、责任到人、全天保洁”进行管理,使全社区长期保持整洁。同时,街道加大整治力度,着力提升社区及黄海学院周边环境,对区域路网进行了高水平的绿化、亮化、硬化建设,投资近千万元对社区内部进行了绿化提升,增加市民休闲公园等公共基础项目,完善水、电、气、暖等生活设施配套,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四间平房换两套新房

  在毛瑞芬的邀请下,记者跟随她走进了位于小区一栋楼房,打开12层的一间房门,迎面是一个半人多高的大鱼缸,十几条红色的鲤鱼自在地游来游去,地板、吊顶、新沙发、大彩电……所有现代化电器和家具一应俱全。“我们都是农村人,也不会收拾,就这么住呗。”毛瑞芬说着,脸上满是幸福。毛瑞芬打开电视机,又指着阳台上的一台电脑说,她有两个女儿,老大已经工作了,老二在潍坊上学,她和丈夫闲下来没啥事,她就看看电视,丈夫则跑到阳台上玩电脑,两个人互不打扰,如果还感觉无聊,就去老邻居家串串门、聊聊天,总之每天的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我们家算是分房最少的一部分村民,只有两套房,我们村里分到四五套的也不在少数。”毛瑞芬说,按照拆迁补偿协议,她家里原先有四间平房,回迁时先分一套不少于70平方米的多层房,回迁的第二年,社区另外的13栋高层也建好之后,又分到了一套90平方米的高层房。为了这两套房如何安排,毛瑞芬和丈夫连同两个女儿一起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最后决定,住进面积稍大的高层房,多层房则专门对外出租。毛瑞芬说,她家出租的那套多层房,一年能挣回租金1.2万元。“我们这边离老胶南市区和开发区都不远,灵山卫中学距离社区只有一条马路,小区配套又齐全,很多人都看好了我们这里的房子。”毛瑞芬告诉记者,珠山文苑社区是周边最早建成的新型社区之一,社区的环境数一数二,加上交通也便利,很多人都来小区租房,前几天她碰上一户新邻居,一打听才知道,对方是为了孩子上学,把自己的老房子出租后,专门到珠山文苑社区租房的。如今社区的房源已经非常抢手,老老少少的村民离开种了大半辈子的土地,现在靠出租房子也能生活无忧。

 月月津贴福利送上门

  住着一套出租一套,新农村建设不仅让毛瑞芬和其他村民住进了楼房,挣到了租金,社区里的福利也让全体村民尝到了甜头。为了实行人性化的惠民保障政策,珠山文苑社区的回迁村民每人每月可领取20斤面粉、10斤大米、1升花生油和40元的蔬菜副食补助,满45周岁的男性村民和满40周岁的女性村民还可以免费办理一份失地农民保险。

  除此之外,男满65周岁、女满60周岁的村民每月能领取375元的补助津贴(一般补助金100元、中老年人补助金100元、养老保险金175元);男满45周岁、女满40周岁的可领取200元补助津贴(一般补助金100元、中老年人补助金100元);其他每人每月领取一般补助金100元。如此一来,基本解决了村民们失去土地后的生活来源以及社区生活额外费用支出的问题。毛瑞芬说,有了房子,有了福利,住不愁、吃不愁,许多年轻力壮的都进城找活干,进公司、进企业,上班挣工资。“想想过去每天上山下地,脚上一鞋子泥,家里一层土,连件好衣服也不舍得穿,现在可好了,天天干干净净的,城里人咋生活我们就咋生活。”

  配套齐全生活很便利

  “那里就是万达的综合体项目,再过两年建好以后,我们这就更方便了,家里缺啥逛逛超市全都买回来,没事的时候再去看看电影,不想做饭了找家饭店尝尝美食。”站在自家阳台上,毛瑞芬指着远处的一片在建工地说。

  尽管珠山文苑社区位于老胶南市区和开发区之间,可好几条公交线都从社区门前经过,村民出门非常方便。“投上一块钱,想去哪就去哪。”毛瑞芬说,村里不少原先从来没出过门的老人,只要天气好,三三两两地结上伴,拿着免费乘车卡,坐着车四处“观光”。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