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公告>>
一部好小区建设的技术指南
- 时间:2025-02-21 09:44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金 天
小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建设不仅需要满足居民基本居住需求,更要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好小区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的出台,为规范和推动新时代好小区建设、全面提升小区品质和生活环境提供了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
构建“完善+提升”技术体系,规范好小区建设标准。《导则》从健康宜居、安全韧性、绿色低碳、智慧便捷、和谐美好5方面细化“好小区”的内涵和建设技术要点,构建了由上述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包括54个完善类条文、39个提升类条文。健康宜居方面,《导则》规定好小区应配备满足居民户外休闲、健身的活动场地和设备设施,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采光、通风、管线、视觉卫生、防灾等要求;安全韧性方面,重点关注高层住宅小区高空坠物、小区内涝积水、夜间行人安全感低等安全隐患突出问题,提供针对性技术指引;绿色低碳方面,制定人均碳排放强度应低于所在城市平均水平约20%的减碳目标,规范绿色出行、垃圾处理相关标准;智慧便捷方面,以智能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智慧应用场景为依托,推动提升小区智能化水平;和谐美好方面,倡导邻里关系和睦友善、小区环境整洁有序、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物业服务及时有效。
强调“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聚焦好小区品质升级。针对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方向,《导则》强调全龄友好设计理念,关注“一老一小”。设置适合儿童游乐、老年人休憩的室外活动场地和室内活动空间,对设施进行适老适幼设计与安装。如为便于老年人随时休息,在老年人活动场地配置座椅和用于避雨、遮阳的顶棚或连廊,注重无障碍通行配套;为便于成人看护,将儿童活动场地设置在明显位置,确保活动安全。针对极端天气下城市内涝和居民出行受阻问题,《导则》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小区建设过程中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设计,通过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实现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的设计目标;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降雨时水流及时排放,减少积水,保障通道安全与居民出行便捷。
突出“智能+互助”管理理念,提升好小区居住体验。新时代的好小区应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小区管理的智能化与便捷化。例如,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实现视频监控、门禁管理、小区巡逻、报警处理等安防服务的集成化、智能化,确保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构建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物业服务、商业服务和社区活动信息等,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生活体验。好小区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强调“互助协作、和谐共管”的小区环境营造理念,建立志愿管理机制,发挥不同年龄、性别、背景居民的特长,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与覆盖面,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向纵深拓展,小区已不再是单纯的居住空间,更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安全生活的美好期待,是人们情感、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的归属地。在推进好小区建设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实践,努力打造更多具有鲜明特色、高品质生活空间的优秀小区,推动宜居、韧性、绿色、智慧的好小区建设。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