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农村>>

共同缔造乡村治理的探索与升级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是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共同缔造充分理解并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在规划中形成共识,在建设中形成共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县。2017年,红安县成为全国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首批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从乡村到城区,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理念方法深入人心,形成了“真发动、真参与,低投入、见成效,建机制、有长效,新阶段、新升级,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方法,共同缔造成为新时代的“铜锣”,激发干部群众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 丁洪建

  真发动 真参与

  2017年,红安县柏林寺村列入全国首批共同缔造乡村治理试点村。柏林寺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明显,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20%,60%以上的村民在村外工作居住,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环境卫生堪忧,传统风貌缺乏延续。

  ●老青少 全发动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重点关注老人、小孩,建立情感传输纽带,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筹建老年人爱心食堂,75岁以上老人免费,60岁以上老人由村里提供补贴,举办百家宴,凝聚人心,获得老人拥护和子女支持。

  举办“四点半课堂”,由驻村规划师带领小朋友读绘本、做游戏,通过孩子向家长传输共同缔造理念;举办“我心中美丽的柏林寺”演讲比赛,带动家长思考村庄发展问题;举行“爱我家园绘画比赛”,发动小学生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及清理活动;组织“小手拉大手”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小朋友当评委入户打分,以真实公正的评比结果触动家长的内心。

  建立“柏林寺之声”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发动在外青年献计献策,引导村民共商发展愿景。

  ●多共谋 慎出图

  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做到“三个转变”,即政府由“决策者”转变为“辅导员”,规划师由“专家”转变为“参谋”,村民由“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形成多方协商共谋的局面。

  大力开展“三会一讲”(场子会、院子会、户主会、讲身边故事)活动。制定简易沙盘模型,规划师和村民一起推演规划方案,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改得动。

  以红色、蓝色图钉分别代表满意、不满意,让群众在规划图纸上摁图钉表达心声,形成简洁实用、老百姓看得懂的规划成果。

  低投入 见成效

  ●分难度 全共建

  改变传统的招标发包方式,最大程度发动村民共建家园。房前屋后的简易工程项目,由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自行投工投劳完成。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小微工程项目,由村内工匠、能人带队,采取邻里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技术难度较高的专业工程项目,由村民代表大会经过议事程序选择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工分计酬等形式,发动村民参与劳动。

  ●政府投 村民筹

  政府将财政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花小钱办实事”。截至2022年6月,柏林寺村投入财政和奖补资金860万元,乡贤能人和村民捐款捐物投工投劳480万元。

  ●办实事 谋幸福

  从房前屋后、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着手,拆除牛栏猪圈、危旧房屋,共建污水管网、风景水塘等,村民自行建设小菜园、小药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五小园”,昔日“贫穷落后小山村”变为富有乡土气息、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美好明星村”。

  建机制 有长效

  ●纵横向 全覆盖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

  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推进组织设置、党员管理、村民自治、公共服务、文明创建“五进湾组”基层党建模式,构建“村党支部—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

  建立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卫生理事会、村组理事会和铜锣联防队“五会一队”,把每个居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区组织,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人去做。

  建立“1+4+N”组织机制。“1”是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4”是村组理事会、经济合作社、专项责任组、村庄监事会各司其职,“N”是根据需要组建工作组,齐心协力开展共同缔造。

  ●群众评 大家管

  制订村规民约、党员公约,共管日常行为;制订卫生公约,共管环境卫生;制订财务收支办法,共管资金安全;制订监管流程,共管施工质量。

  以户为单位开展“最美党员”“最美庭院”“十星级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动,对评比结果进行公示、挂牌,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群众通过参与社区劳动、志愿者活动、环境卫生治理、维护公共设施、村内评比奖项等方式获得积分,凭积分在村庄积分超市兑换物品、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形成共管共评共享长效机制。

  新阶段 新升级

  ●从脱贫 到振兴

  面向脱贫攻坚阶段,2019年印发的《红安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方案》侧重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两大方面,推动城乡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面向乡村振兴新阶段,2022年印发的《红安县乡村振兴阶段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升级版工作方案》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了产业分类引导、实施配套提升工程两大任务。坚持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按照农特产业型、红色旅游型、农旅融合型、企业参与型等模式进行分类引导。

  ●从线下 到线上

  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建设数字红安,赋能共同缔造,探索将共同缔造的过程、场景、成果放于线上。

  ●从乡村 到城区

  共同缔造理念已在红安县深入人心,由乡村发展领域延伸至城镇建设领域。共同缔造成为破解城区镇区停车难、卫生差、绿地少、广场缺等痛点问题的重要工作方法,社区干部与居民群策群力、捐钱捐物、投工投劳,建成了一批停车场、口袋公园、街边绿地、文化广场、小型游园等,有效改善了城区人居环境,显著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现在,城区共同缔造正从房前屋后、群众身边实事小事入手,逐步转变为探索构建完整社区、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和为民、便民、安民服务,补齐设施短板,健全服务功能,推进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

  可复制 可推广

  红安县立足实际、开拓探索,坚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量力投入、务见实效,建立机制、务求长效,与时俱进、更新举措,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缔造红安经验。

  实践证明,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发展理念,不是工程项目。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缔造应坚持“党建是核心、群众是主体、社区是基础、参与是关键、制度是保障”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以空间为载体,践行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全社会能够共享美好生活。

  作者为红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