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农村>>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 陈松林 纪艺清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存在盲目开发数字乡村信息平台、过度追求表面的数字化以及为应对考核产生各种数字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加重基层人员的工作压力,造成公共资源浪费。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机制、落实主体责任,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加强规划管理,根除数字乡村信息平台建设的盲目跟风

  数字乡村建设要方向正确、方式得当,做好整体规划设计是首要任务,要从全局和长远考虑,结合各地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按照不同类型村庄发展规律,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地安排数字乡村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工程。

  乡村建设要注重整合资源,不盲目建设,不搞“盆景”,在数字乡村建设行动中,应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于村庄发展实际,认清客观条件,避免出现未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就盲目开发各类数字化应用场景和功能模块,甚至盲目跟风、模仿其他地区的情况。

  数字乡村信息平台建设必须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建设者与建设对象、理性设计与地方基础、统一模式与地区差异、外来数字应用与农村信息需求”等基本关系,切勿盲目追求高速度,避免陷入脱离乡村实际、违背民众意愿的误区。数字乡村信息平台建设必须尽快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的、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

  加强组织管理,根除数字乡村信息内容建设的面子工程

  乡村建设要为农民而建,坚决抵制过度追求表面的数字化,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杜绝出现“面子工程”。

  各地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政治保障作用,牢牢把握数字乡村信息内容建设的正确方向,实时掌握数字乡村信息内容建设各项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各级政府和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将更多精力和支出投入到改善民生的数字乡村信息内容建设,用实打实的举措代替形式主义虚功。

  数字服务供给方应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采集、应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所需的信息数据,建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的惠民工程,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做到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向下负责。同时,应畅通需求表达渠道,鼓励引导农民在各类互动平台理性表达诉求,做到数字乡村信息内容的需求与供给匹配,避免出现数字悬浮,以此提升农民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满意度。

  加强绩效管理,根除数字乡村信息加工过程的敷衍塞责

  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质量和应用效果,就必须明确各责任主体,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理顺上下级、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权责关系,优化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明确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权力范围和职责归属,根除基层部门之间在数字乡村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等行为。

  数字乡村建设各项检查考核存在基层检查和考核频率过高,过分注重“痕迹材料”审查等现象,这违背了其建设的初衷。应该简化考核流程和安排,抓住考核重点,注重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效检验,不仅要查看“痕迹资料”,更要深入实地,督查数字乡村建设落实情况,审视项目运行实效,以绩效论成败。

  要坚持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奖赏分明的原则,对做实事的要及时奖励,对采取应付方式的要及时惩罚,真正兑现奖惩承诺,不能让制度成为“摆设”,也不能让机制成为“空转”。

  作者单位为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