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泸州:老旧小区改造催生新消费

  升级基础设施、打造创意社区、完善物业服务……今年以来,四川省泸州市聚焦增强老旧小区宜居度和舒适感的目标,持续推进改造工作,城市能级跃升与民生福祉提升实现双线并进。

  保留历史元素

  打造创意小区

  走进纳溪区火炬小区,目光所及之处,满是岁月印记,怀旧墙绘、改后职工食堂,无不诉说着这个老旧家属区的新生。

  “火炬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原三线建设化工企业配套家属区,共42栋楼、1718户。曾因房屋破败、设施陈旧陷入发展困境。”纳溪区大渡口镇火炬社区负责人说,本次改造从两个方面推进更新:一方面是基础设施改造,比如老旧楼栋的加固防漏、小区路面及管网改造等,目前已完成超85%,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另一方面是文创打造,着重还原当年三线建设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

  改造中,小区保留了车间钢架、生产痕迹等工业元素,多维度还原历史风貌。如将原职工食堂改造为“红立方”共享空间,建设集议事协调、积分商铺等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将原火炬电影院局部改造为博物馆,陈列居民捐赠的老物件、旧照片327幅。“记忆长廊”上的年代标语和墙绘,更添历史厚重感。此外,“车间故事会”“时光影展”等活动定期举办,让静态记忆转化为动态体验。专业机构结合历史文化背景打造的专属火炬文创产品,既增强居民认同感,也为社区增加了营收。

  “现在小区成了打卡地,不少游客专程来参观。”社区负责人开心地说。“路面更平整了,环境更好了,老物件、老房子修整后供大家参观、玩耍,让大家住得更安心。”一位在小区居住了49年的居民感慨不已。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充分结合周边资源,围绕“康养、文旅、运动”三大核心,以老火炬三线工业建筑风貌底蕴为基础,打造集健康养生、休闲旅游、文艺表演、非遗体验、体育运动等于一体的特色消费街区,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引入创新业态

  活化老旧家园

  龙马潭区红星街道龙南社区曾经一度存在老旧小区治理难、造血功能不足、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去年,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将新苑、尚林、润通三个网格中的10个老旧院落、9个散居楼栋(共计96个单元、1540户)纳入改造范围。完善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功能,推动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植入新理念、新模式,让老旧小区换新颜。”龙南社区负责人说。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除了硬件提升,运营上的软件升级也考验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社区引入红色物业并联合成立社会企业,采用‘市场+低偿+公益’模式,对改造小区实施连片物业管理,不断优化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不仅生活更舒适了,人心也更齐了。”社区负责人说。同时,社区依托项目资金盘活闲置资源,建成600平方米普惠托育和1500平方米养老服务综合体,补齐社区服务功能短板。拆除违法建筑1300平方米、围墙120米,建成口袋公园3处、居民文化活动场所500平方米及儿童户外活动场所1200平方米,提升社区宜居性。探索“社企+社工”联动治理模式,分类施策,以一小区一方案、一小区一特色的方式,在全市率先实施老旧小区连片物业管理,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同时,社区通过“社会资源解决一点+社企担一点+居民出一点”方式,解决老旧小区亮化、消防、绿化等问题。盘活闲置空地,开展超市、广告、停车等多项业务,壮大社会企业营收;将企业盈利的20%注入社区微基金,从而反哺社区治理。利用社区闲置生活垃圾库、空置房屋打造服务站点和公寓,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临时歇息场所,解决新就业群体进城居住难题,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

  据了解,今年泸州市采取“排危治理先行、配套功能并进、长效机制达标”模式,定制化、菜单式改造老旧小区217个,既有住宅电梯加装220部,更新老旧住宅电梯146部。

  “我们将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打造一批‘川居好房’,逐步构建有个性、有记忆、有故事的完整居住社区。”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刘 墨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