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提升市民满意度幸福感——甘肃平凉推进公厕改造侧记
- 时间:2025-09-16 12:02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在甘肃省平凉市体育馆西侧,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灰白色的外立面巧妙融入奥运竞技元素,造型别致的窗户点缀其间,现代感十足。若不是门口醒目的“公共卫生间”标识,很难有人会将它与传统公厕联系起来。今年完成改造的这座公厕,是平凉市中心城区推进公厕改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凉市将公厕改造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突破口,通过科技赋能、文化点睛、服务升级,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切实提升市民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科技赋能
智慧大脑更贴心
走进平凉市体育馆西侧的公厕,一块电子显示屏瞬间映入眼帘。屏幕上,厕位使用情况、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数据实时跳动、清晰直观,如同一个“智慧大脑”,时刻掌控着公厕内的各项情况。
公厕内,新风系统与除臭设备高效运转,让空气清新宜人。每个厕位门上安装的智能感应器,精准感知厕位的使用状态并通过电子显示屏及时反馈,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寻找空闲厕位。洗手台区域,感应水龙头、自动出皂机、智能烘手机、扫码取纸机一应俱全,如厕体验流畅而便捷。工具间则配备了各种清洁工具和应急用品,确保公厕的日常维护和突发情况处理及时有效。特别设置的母婴室内,婴儿护理台、婴儿床等设施齐全,为带孩子的妈妈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空间。市民李女士说道:“以前带孩子上厕所总是手忙脚乱,现在有母婴室还有婴儿护理台,考虑得非常周到。”
文化点睛
一厕一景显匠心
平凉市公厕改造不仅注重功能升级,更致力于将其打造为承载地方文化的“微型地标”。漫步城区,一座座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公厕悄然改变着城市气质。
崆峒区人民广场的公厕巧妙融合了崆峒山的地方建筑特色,原有的八角窗被改造成冰裂纹花窗,在阳光的照耀下投射出斑驳陆离的光影,与周围的绿植相互映衬。西郊文化广场的公厕则展现出独特的美学追求,栗色木构方盒以榫卯智慧交错咬合,飞檐椽头、万字纹透雕隔栅等设计充满了诗意与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古朴典雅的艺术空间。广成路公厕以银灰金属立柱构筑现代骨架,垂直隔栅如同青铜简册,融入青雀羽翼、黄龙脊骨等元素,让千年图腾在现代主义的架构间焕发出新的活力。柳湖公园东侧的公厕进一步深化中式传统韵味,秉持“万福鸿运”的设计理念,融入红色镂空与诗意隔栅图案,成为一处满含祝福与艺术气息的美景。
市民赵女士说:“每一座公厕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更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
服务升级
细节之处见温度
“改造后的公厕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在南山公园晨练的市民张女士赞不绝口,“以前,跳完舞上厕所都要排队。现在,厕位增多了,连镜子都擦得锃亮,体验很好。”
舒适的如厕环境背后,是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在崆峒区,每一座公厕都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实行“一用一清”制度。南山公园公厕保洁员小毛说:“只要有人使用,我们就会及时打扫,时刻保证公厕干净整洁。”保洁员用辛勤的劳动,为市民营造了舒适、卫生的如厕环境。
与此同时,公厕的服务也在不断升级。为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改造后的公厕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轮椅坡道、扶手等设施的加装,让残障人士如厕不再困难。
“改造只是第一步,关键在后续管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中心城区129座公厕中,已有10座完成智慧化改造。为确保长效管理,制定了严格的保洁标准并对保洁员定期进行培训考核,逐步提升智慧设备维护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确保公厕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从“如厕难”到“如厕易”,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平凉市中心城区的公厕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更让市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小厕所关系大民生,要让每一座公厕都成为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凉市的公厕改造工作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城市的面貌,温暖着市民的心灵,让公厕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甘 文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