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一点一策” 激发绿色公共空间活力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绿道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建成各类绿道5000余公里,基本形成主城区范围内5分钟可达绿道网络。

  然而,部分绿道建设中存在的断点、堵点影响了绿道功能发挥和市民体验感提升,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去年,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启动全市绿道断点打通攻坚行动,截至今年9月,已打通绿道断点22处,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激发绿色公共空间活力,让“家门口”的绿道更加亲近可感。

  系统谋划

  实施精准治理

  靶向定位目标。结合民情民意反馈、历年建议提案、信访咨询相关内容分析,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实地调研、区县(市)交流的基础上,梳理了造成绿道断点的多种原因,将因工程施工占用或障碍物阻隔、桥梁河道管线阻隔、建设时序不匹配等造成的绿道断点,明确列为打通重点。

  形成问题清单。去年7月,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各区、县(市)绿道建设主体开展绿道断点普查梳理和现场踏勘工作,精准确定绿道断点的位置、类型和成因。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绿道断点打通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计划打通20处断点共7.61公里,逐一建立问题清单。

  制定“一点一策”。针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绿道断点,坚持“一点一策”精准指导。其中,针对自来水管横穿造成的绿道断点问题,制定架空水管方案;针对桥下无法通行形成的断点问题,制定设置栈道方案。通过明确多种个性化、针对性的打通方案及建设任务、工作重点、时间节点,确保精准推进打通工作。

  因地制宜

  巧施打通“魔法”

  关注群众“急难愁盼”。聚焦周边居民使用需求迫切、问题反映集中的绿道断点,集中资源优先打通。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统筹协调西湖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电力部门及三墩镇,巧妙借用濮新桥桥下空间贯通绿道,使周边数千户居民通勤距离缩短至少1公里,破解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突出“花小钱、办实事”。聚焦断点打通与环境提升整体谋划,推进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群众体验感显著提升。拱墅区在周家河绿道断点打通工程中,同步整治约1200平方米的“脏乱差”地块,巧妙利用现状滨水平台,新建桥下栈道无缝串联,让周家河绿道真正实现“东西贯通、南北互联”。

  合力理旧账、破难题。聚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凝聚多方力量攻坚克难。针对周边围墙未拆除造成滨江区时代河绿道断点的情况,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滨江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属地街道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加强技术指导、优化设计方案、明确拆除范围、做好群众沟通等举措,于今年6月顺利打通断点,使河边封闭空间变成开放共享的“绿色走廊”,获得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长效建设

  持续惠民利民

  动态推进打通。按照“能通尽通、需求导向、经济便捷”原则,持续跟踪推进绿道断点打通工作。开展绿道断点常态化普查,健全民意沟通、问题收集和研判处置机制。在日常普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上城区白石港绿道(钱江路—之江路)存在桥下绿道与桥上慢行道无法衔接的问题,为此新建台阶将其连接起来,今年7月已完成相关工作。

  加强前瞻谋划。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结合当前《杭州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23~2035年)》编制工作,策划开展“安全回家路、快乐上班路、绿色通勤路”等绿道连接线行动,努力让绿道更好串联社区、产业园区、文化体育休闲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提升家门口绿道公共空间与服务设施的全龄友好化水平,使绿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使用需求,融入日常生活。

  打造特色品牌。打造湿地湖链绿道、天目山绿道等十大品牌绿道,形成精品集群效应。加强特色绿道培育,立足城乡居民多元体验需求,培育一批特色绿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道优秀案例,持续擦亮杭州绿道品牌。

  李鹏 姜丰

上一篇:『便民停车行动』为美好生活加分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