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城镇建设>>

美丽中国 城市先行

  ——山东威海坚持“三高”创新打造精致城市样板纪实
 

  本报记者 杨梦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展望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美丽城市”作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构成,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以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为目标导向,通过开展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开展了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日前,威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市长周永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兼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宋修德就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及“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威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及“十四五”规划有关情况。

  坚持高起点谋划

  实现精当规划精美设计

  美丽中国,城市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威海考察时指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威海城市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一直以来,威海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环境、特色化发展为基本内涵,从宽窄两个口径思考和推动构建精致城市战略体系,高起点创建了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精致城市建设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实践上不断丰富,打开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精当规划,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科学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尤其是精致城市建设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规划是否科学举足轻重。为此,威海从抓好顶层设计入手,认真总结城市发展经验,广泛吸收先进城市做法和专家意见建议,探索建立精致城市政策体系。一方面,制定了国内首部精致城市条例——《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作为精致城市建设的“根本大法”,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制定了《威海市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50个核心指标,涵盖生态环境、城市特色、公共服务、发展动能、社会治理5个方面,使各项工作可量化、可操作。此外,在指标体系框架下,还编制了5部市政园林导则。同时,统筹整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乡村规划等,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科学合理确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城市发展格局,推动中心城区东拓、西展、南延,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精美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为此,威海立足山、海、湾、滩、岛、泉交相辉映的自然优势和特有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在传承城市精神、打造城市特色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为展现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坚实的规划保障。一方面,按照《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相关要求,编制完成了《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开展了总体城市设计并做到中心城区16个管理片区、63个管理单元城市设计全覆盖,引导构建各分区的城市空间特色,使城市显山、露水、透海。另一方面,出台了《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编制了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和保护名录,较好保持了“大山海、小珠链”的特色城市风貌。此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精心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地块规划设计,打造亮点特色街区,建成新威附路、生肖街等一批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激发了城市活力。

  据介绍,进一步塑造和彰显城市特色,把城市特色加快转变为发展动能,是威海“十四五”时期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威海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擦亮山海本色。加快推进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行动,推进海港公园、金线顶公园和千公里海岸线滨海步道建设;制定山体保护条例,实施复绿工程,推进废弃矿山治理,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山体公园、郊野公园;严格控制海岸带范围内和山体周边建筑高度、密度、体量、容积率和后退距离,塑造轮廓舒展、韵律起伏、与山海交融的城市天际线。二是保护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利用好召文台和刘公岛西摩尔商业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加大老洋房、海草房等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充分挖掘老旧厂区、老旧校区的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坚持“像对待老人一样对待老建筑”,打造展示威海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窗口。三是高标准打造特色街区。加大市区内历史空间格局清晰、传统风貌较为完整的核心地段的保护力度,推进环翠区卫城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韩乐坊片区建设;以修缮为主、复建新建为辅,高标准打造栖霞街、生肖街、新威附路、火炬八街等特色街区;加强功能复合,引入多元业态,探索不同类型项目的更新路径和可持续模式。四是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建立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区段城市设计层次体系,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照明、公共开放空间、街道界面、城市家具、城市雕塑及艺术小品等要素的设计,提高建筑“第五立面”设计水平。预计于2021年9月底,举办第11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暨人居节等活动,推动优秀项目在威海落地。

  坚持高标准要求

  实现精心建设精细管理

  精心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渠道。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城市更新一直是威海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先后承担了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双修”、“美丽城市”等多项国家试点任务,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40.6公里、海绵城市50.7平方公里,威海新机场、莱荣高铁线路、文莱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城市清洁供暖和天然气镇镇通工程全面普及。二是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打造了环翠区卫城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韩乐坊片区2个省级示范片区,启动了海港公园、金线顶公园和千公里海岸线滨海步道建设,着力打造“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三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创建了10个国家、省级装配式产业基地,在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建设等项目上,加快推广应用预制混凝土产品,精致精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精细管理,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定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为此,威海以推进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创新性提出“六治融合、一网联动”(六治:政治/党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信治;一网:网格化治理)模式,入围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推动智慧城管平台拓展升级,城市管理案件处置率达到99.7%。创新开展红色物业工作,健全四级联动机制,整治热点难点问题近10万件,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业主委员会覆盖率、物业缴费率、业主满意率,分别达到100%、93.8%、87.2%和90.5%,打造了“红色物业·情暖万家”的行业品牌。构建了中心城区实景三维模型,结合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为精致威海建设提供精准数据服务。研究制定《威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从技术层面为精当规划、精美设计保驾护航。

  坚持高质量推进

  实现精准服务精明增长

  精准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要实现精准服务,就得先精准把脉,明晰问题所在。城市体检是对城市发展状况进行检测评估的最好方式。2019年年底,威海成为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首要任务就是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系统探索美丽城市建设内涵、评价体系和方法路径。与其他城市不同,威海将城市体检工作与精致城市建设评估结合起来,两者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对城市优劣势的评估更加精准。

  正如威海市委书记张海波所说:“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更多的期待。”威海根据城市体检结果“对症下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精致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小切口”改善“大民生”。累计实施21条瓶颈路打通工程以及21个停车场、9座过街天桥建设项目,改造老旧小区170个,加装电梯46部,新建改造公厕69座,建设口袋公园215处、城市书房41处,改造提升菜市场15处,建设社区食堂46处,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105处,免费向社会开放227所学校体育设施,高标准开展铁路沿线、海岸线、环山路沿线“三线整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通过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开展容缺审批服务、实行“一链式办理”政务服务运行模式,积极开展化解城市成长烦恼“四部曲”:不动产权“办证难”问题基本处理完成,解决15.3万套证件的办理难题;累计完成219个闲置项目及“半拉子”工程处置;启动了40个地块、总面积1.9万亩低效用地整治项目;大力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城市软硬环境同步提升。

  精明增长,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近年来,威海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推进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是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最集约的资源利用、最积极的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二是组织实施海岸线修复、山体修复、河道治理、河库绿化等三年行动计划,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是全省唯一一个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滨海旅游、全域旅游,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四是以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康养旅游等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纺织服装、打印机、海洋食品、轮胎、船舶、汽车、钓具、电机)优势产业链为核心,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和招商引资提升行动,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宋修德表示,目前威海的精致城市建设已经进入软硬统筹、全域推进的新阶段。下一步乃至“十四五”时期,威海将勇往直前、继续奋斗,把精致、幸福、现代化作为核心要求,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努力打造精致城市威海样板。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健全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城市管理服务中“不精致、不满意”的问题。威海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服务、工程建设等领域,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联动,加快理顺城市管理执法机制,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建立主动发现、及时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大信息科技在城市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推进各类民生服务平台整合,探索城市治理“一网通管”模式,实现市民诉求多口受理、联动解决、及时反馈。

  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按照“改造、提升、更新、繁荣”的方针,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工作,通过常态化微改造,对城市进行精雕细琢。推进闲置项目和“半拉子”工程扫尾提升,抓好低效用地整治,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分期分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到“十四五”期末,威海将全面完成2005年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聚焦停车难、过街难、公共活动场所少等问题,推进瓶颈路打通和停车场、过街天桥、口袋公园、城市书房建设等民生项目,持续打通城市盲点堵点。健全城市风貌保护体系,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像设计景区一样设计城市,以艺术家的眼光更新每个片区、规划建设每栋建筑,进一步塑造和彰显城市特色风貌。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域精致城市建设。目前,威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进入稳步提升的后半程。下一步,突出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着重补齐小城镇和乡村建设管理短板,推动全域精致城市均衡发展。对城区周边地区、新城区中的小城镇,引导与城区融合发展,着重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对于离城区较远的小城镇,按照“一镇一特色”的原则,科学确定发展定位和城镇规模,引导特色化发展。对城镇开发边界以外村庄,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引导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

  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的支撑下,威海逐步实现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一幅“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