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城镇建设>>

千年古城激活“一池春水”

 

 苏州城区鸟瞰图

  “目前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关注‘有没有’转向聚焦‘好不好’。”江苏省苏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去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城市更新成为城市“腾笼换鸟”的重要路径。苏州市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关于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苏州经验”,交上具有苏州特色的答卷。

  “激活”古建老宅 传承历史文化

  古建老宅是苏州古城的一张名片,也是展示江南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古城的32号街坊时常迎来不少游客打卡,这里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古巷粉墙黛瓦的格局,每一个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32号街坊更新改造项目实施至今,已基本完成老旧小区一期及零星楼环境改善提升、传统民居环境改善提升、街巷综合整治等项目。目前,苏州市正在积极推进剪金桥巷古城保护利用项目,通过历史文化挖掘、建筑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绿化景观提升等项目,计划将剪金桥巷一带打造成滨水剪金坊,呈现“苏式生活沉浸式体验街区”。

  这样的项目不胜枚举,苏州市越来越多的古建老宅得以重新修缮。在大儒巷丁宅,高端餐饮“吃”定苏式生活美学;在章太炎故居,“红五卅·项目支部”为古宅注入红色力量;在顾廷龙故居,全新艺术基地承载浓厚的江南书香气。苏州市一处处古建老宅被“激活”,为古城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古城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探索。

  创新“一宅一方案” 保障建筑安全

  任何老建筑的活化利用都离不开安全。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老宅往往都有其特殊性,苏州市创新采取“一宅一方案”的施工图审查方式,“走出”图纸,走进古建老宅。

  苏州市人民路2114号即将建成一座花园式现代化健康养老综合体。这里过去是苏州阀门厂,片区内建筑群建设年代跨度大,苏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把“抗震会”开到项目现场,逐个排查建筑,将报审材料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功能与安全等多个角度提出抗震审查意见。

  古建老宅修缮过程中,消防安全极为重要。位于古城32号街坊内的盛家浜10号原为一处砖木结构的三路民宅,目前已改为办公用途。据介绍,盛家浜10号与周边建筑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将其按照独立的防火单元进行设计。苏州市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中心工作人员说:“为了提高老建筑初期火灾的自救能力,要求结合建筑内给水管的布置,在生活给水管上设置消防轻便水龙,同时,提高灭火器配置等级,这极大增强了消防人员的火灾扑救能力。”

  街区消防安全同样需要因地制宜。文保建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古城区域道路狭窄,消防救援车辆难以到达。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一些新思路,例如对建筑周边消防车道距离超过服务半径80米的,保证让消防摩托车、小型消防车等5分钟内能到达着火地点,同时合理设置消防点,满足消防装备安全、快捷通行的要求,破解老街区“通而不畅”的难题。

  更新产业用地 盘活闲置资源

  苏州新虹产业园“花园式”的环境中,不少工作人员正在边喝咖啡边散步聊天。几年前这里还是灰蒙蒙的老旧厂房,如今已蜕变为空间规划合理、现代设计感十足、内部配套设施完善的高科技产业园。据了解,新虹产业园项目通过“改造+新建”模式盘活了用而未尽的产业空间,内置经营性配套设施,满足高端产业人才需求。

  同时,苏州市不少产业用地通过引入城市“合伙人”,成功撬动市场主体参与。姑苏区蓝·芳华文化创意园以及高新区和枫科创园均为苏州低效产业用地活力提升的典型项目,将原本的老旧厂房更新为花园式、高品质绿色产业园,实现产业发展和城市环境提升的有机结合。

  各类空间都在更新中发生精彩蝶变。这些蝶变的背后,也折射着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苏州性格。近年来,苏州市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发布苏州市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城市更新体检评估指导手册、城市更新技术导则等实施细则,政策法规体系持续完善。

  本版内容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提供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