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汇聚合力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 时间:2022-01-12 10:30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暴雨降临,如何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干燥季节,如何避免火灾发生;地震发生,怎样提前规划足够的避险空间……现代化城市作为一个广域的空间,面临的风险也是多元而复杂的。过去40多年的高速度、大规模建设,粗放式的发展积累了许多风险隐患,如地下管线老化、底数不清等问题突出,城市内涝、燃气爆炸等灾害事故多发,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抗风险能力,让城市更加安全,是直接关系到市民安全感、归属感的重要命题。
如何让城市更智慧、更有韧性和更加安全?“提升城市安全感知和应急保障能力、基础设施服务品质以及智能安全管理水平”是目前不少城市在实践中给出的答案。一些城市主动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通过加强智慧安防系统、智慧急救信息系统、智慧应急平台建设,形成城市安全风险识别、风险管控、综合处置等“全过程”综合管理模式,提升突发事件指挥调度、模拟仿真、安全保障水平。如成都市在重点区域全面安装部署地震预警终端、中心城区用户99.99%年度供电可靠率、智慧安防小区覆盖全市1800个小区等,让整座城市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
建设智慧安全城市,总体上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安全,补短板弱项,转变认识观点。从抓应急响应到抓日常维护,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老幼人口密集的公共区域的安全隐患,注重从“战备”到“平战”结合的转变来完善应急防控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化,不断迭代完善“城市大脑”信息系统,从人防为主到人防技防相结合,将部门“单打独斗”的管理业务重塑为“协同联动”的治理场景,构建起全天候全时段在线监测、分析预测、应急指挥的智慧城市治理运行体系。
有了“大骨架”,还要打通“神经末梢”。建设智慧安全城市,要做强、做细通达市、县、镇、村、小区各级“末端神经”,打造城市管理智能便捷应用场景,探索通过大数据“发现事”、大系统“管住人”、大平台“看好门”和大网格“做好事”,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居民能够真切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安全管理带来的新变化。
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的抗风险能力,要增强韧性,而不要肆意“任性”。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特征的复杂系统,特大超大城市的经济体量巨大,它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就更加复杂,潜在的危机与风险点就更多。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在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要因城而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不能一味照搬照抄,过分标准化、一刀切。
夏 漪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