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城市面貌更新 居住环境更优

  城中村,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形成,不少城中村存在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亟须实施改造。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城中村改造能创造惠及民生、拉动内需、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等多重效益。“超大特大城市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新市民和青年人,这些群体中相当部分租住在城中村,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认为,城中村经过改造后,居住条件和环境品质将得到改善,居民能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完善的商业与医疗等配套以及物业服务,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说,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推进实施:一是符合条件的实施拆除新建,二是开展经常性整治提升,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实施拆整结合。

  改造将坚持先谋后动,先行做好征求村民意愿、产业搬迁、人员妥善安置、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落实征收补偿安置资金等前期工作,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

  推进城中村改造,需要以新思路新方式破解账怎么算、钱怎么用、地怎么征、人和产业怎么安置等难题。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要坚持依法征收、净地出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城市政府明确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责任部门、征收补偿标准和程序等,并依法依规实行征收。

  资金方面,坚持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既可由政府筹措资金,也可引入社会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给予政策性和商业性贷款支持。截至今年6月初,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发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1800多亿元。

  改造账本如何做到综合平衡?专家认为,既要“做加法”,更好挖掘土地价值,整合碎片化地块,释放更大范围的土地价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也要“做减法”,降低拆迁补偿等改造成本,明确相关征收补偿标准和程序,让社会形成稳定预期。

  当前,各地按照部署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上海今年预计启动不少于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广州发布《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对城中村改造方式、补偿安置方案等方面进行规范……目前,超过75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各大城市落地。

  人民日报记者 丁怡婷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