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 张理政

  为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7月底,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集约高效等原则,实现5年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目标,明确部署了新型城镇化的“四大行动”。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仍有18.5%的差距。《计划》提出“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充分彰显了市民化在城镇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计划》明确要求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尤其强调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权利、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等,畅通市民化的长期堵点难点,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调动地方政府推动相关工作的积极性。“公共服务随人走”是政策层面的重要创新,通过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迁移家庭化”,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对未来发展产生稳定预期,提升其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融入意愿,促进“人力资源资本化”和“社会阶层中等收入化”,对于推动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水平人才和就业队伍支撑。

  “人—产—城”融合,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在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多措并举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人”“产”“城”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在“人”的方面,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人才和就业队伍等要素至关重要。地方应对接主导产业需要,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和熟练就业队伍,才能吸引创新企业“用脚投票”,更好带动产业发展。在“产”的方面,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在产业战略上,《计划》强调要依托各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专业优势突出、协作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而非盲目低质同质化竞争。在具体操作上,要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方式,例如推广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灵活供地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空间载体。在“城”的方面,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计划》从城镇体系角度,强调推动省域副中心、节点城市、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形成人口就近就业、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聚焦协调发展,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都市圈发展对于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以来,已有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等十余个国家级都市圈获得批复,都市圈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面对都市圈发展在交通、产业、市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计划》聚焦“同城化”这一抓手,针对性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在工作方式上,要求更好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高位协调机制,对于推动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更好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资金政策支持上,《计划》提出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都市圈建设项目,或通过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的方式对有关项目给予实际支持。

  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66.2%,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计划》充分响应时代需求,系统提出五大重点任务,不仅包括当前有关重点工作,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也注重城市“里子”建设,要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努力防止“城市看海”等现象,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还要将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贯穿其中。在机制上,《计划》要求有效发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金对有关项目的支持作用,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完善适应城市更新需求的土地和规划政策,确保行动落地见效。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关键在人,要依靠人民,也要由人民共享。在当前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实施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更有其特殊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认真贯彻落实《计划》各项要求和工作部署,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上一篇:建设时评:为市民带来更多绿色福利
下一篇:没有了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