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多地小区里的“共享空间”
- 时间:2025-02-21 09:23
- 来源:中国建设报
家里有闲置物品没地方放,可以放在“共享小屋”;东西坏了急需维修工具,可以到“共享小屋”借取……去年以来,广东肇庆、天津北辰等地的小区出现了“共享小屋”“暖心小屋”等一系列“共享空间”,实现了小区邻里间的资源共享、娱乐共享、信息共享,将暖心服务送到家门口。
解决居民燃眉之急
“前几天我家灯泡坏了,正愁找不到工具,这个便民服务柜可帮了大忙。下楼扫码就能取工具,太方便了!”居民赵大爷说道。在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东景华府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回应居民诉求,精心推出了24小时智能便民服务柜,为居民提供针线盒、雨伞、维修工具、应急药品等日常生活工具,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借用,用完后再归还,实现了物品的循环使用,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据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介绍,便民服务柜的物品都是由爱心人士捐献的,向居民提供免费借用服务,方便居民解决燃眉之急。便民服务柜刚一上线,就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尝试使用。据了解,居民只需手机扫码就可以选择所需物品,操作简单明晰、物品丰富多样。便民服务柜还专门设置了三个闲置柜体,供居民临时存放物品。居民王阿姨表示,便民服务柜里的雨伞、维修用的工具以及消毒用品,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便利。
家里的设施有点小故障,自己能维修却苦于没工具,为了“小修小补”买一套工具又太浪费,很多居民希望能有共享工具使用。了解到居民需求后,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道以“开放、共享、集约”为理念,建设了“暖心便民小屋”。在小屋里,多功能工具箱、玻璃胶枪、钉子套装等维修工具应有尽有,此外还有老花镜、胶带纸、放大镜等生活物品。这些物品均是在调研询问居民需求的基础上采购的,都是家庭需要但并不会常备的工具。居民有需求,登记后便可免费借用。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居民,如行动不便或年迈的老人,志愿者还会主动上门送工具并提供维修帮助。
“这样的小屋既方便又实用。”居民杨先生家的房子有些年头了,部分设施老化需要维修。“要是家里有玻璃胶枪什么的,自己就能维修,可这工具几年内可能就用一次,买一个太浪费了。现在有了共享工具,完全可以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节省了不少的费用。”目前,该街道已在周边布局了12个小屋,让便民服务惠及更多居民。
维修娱乐各取所需
在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小区在居民楼院打造了共享小屋。小屋里的工具箱设置了13个工具仓,小到螺丝起子、家用剪刀等常见工具,大到轮椅等特殊用具一应俱全。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共享小屋还增加了排球、乒乓球等广受居民喜爱的文体用品,还特别配备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娱乐设施,居民能够轻松享受运动的乐趣。居民常女士介绍说:“现在,我们不用为了打球而专程跑到远处的体育场了。只需下楼扫码,就能轻松拿到乒乓球拍等运动器材,在小区里就能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这样的设置,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心,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听说咱们小区新建了一个共享空间站,咱一块儿去那里的共享棋牌室下个象棋怎么样?”居民赵大爷邀请他的朋友前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莲华街道的“共享空间站”。为解决资源与信息互通不畅、居民之间缺少交流沟通的问题,该街道利用闲置房间打造“共享空间站”,使闲置小屋变身为“乐民、便民、惠民”的“家门口”服务站。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共享棋牌室,棋牌室配备了各类齐全的棋牌道具,无论是象棋、围棋、跳棋,还是大众喜爱的扑克牌,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居民的兴趣爱好,为大家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此外,小屋里还定期组织读书会、歌舞汇演、非遗展示等各种文娱活动,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居民李叔叔对小屋里的图书绘本区赞不绝口:“我家的孙子偶尔回来我们家,但家里绘本都看完了,我就来这儿借绘本,真是要感谢这个好创意。”
备受年轻群体青睐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福海佳园社区一区2号楼一层的共享小屋备受年轻群体青睐。此屋占地面积30余平方米,巧妙地融合了线上与线下两个维度,是一个充满温情与便利的空间。在共享物品区,熨烫机、家用梯子、婴儿车、小推车等实用物品整齐排列,供居民免费借用。而置换物品区则有居民送来的电热开水瓶、垃圾桶等家中闲置物。截至目前,已有100余位居民在这里以物易物,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增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
线上“共享小屋”平台同样表现出色。年轻人通过平台发布和浏览闲置物品信息,进行在线交换,既环保又紧跟时尚潮流。同时,平台还开设了共情交流区,设置了“你好,邻居!”交流小黑板和留言本,记录邻里之间的暖心事。此外,平台还为年轻人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居民王女士说道:“以前和邻居们接触不多,但现在通过这个平台,我们逐渐熟悉起来,感觉整个小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自共享小屋设立以来,居民原本堆放在楼道里的闲置杂物显著减少,楼道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相关负责人表示,“共享小屋”的设立不仅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更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让闲置物品焕发新生,既美化了社区环境,又让小区有了温度、添了温情。
盛 卿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