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城镇>>新闻中心>>
小管“嘉”为市民管好“家事”
- 时间:2025-08-27 10:42
-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为高效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忧心事”,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一支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社区工作者组成的城市小管“嘉”服务队,深入凤凰城等小区,开展“零距离”现场办公。
从街头巷尾的“微诉求”快速响应到小区院落的“老大难”高效破解,再到潜在问题的主动预防,这支扎根基层的治理力量坚持“把城市当作家来管、为市民管好‘家事’”的理念,鼓励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各环节,用一个个“小切口”推动民生福祉“大提升”。
拓宽诉求渠道 提升管理效能
该局推出“微报料”小程序,24小时面向市民开放诉求窗口,大幅压缩了中间流转环节,占道经营、油烟噪声等群众身边事可直接送达小管“嘉”服务队。7月以来,“微报料”小程序已接收各类诉求26件,处置率100%,其中简易案件从接件到处置的平均时限缩短至3小时,比传统模式更快捷高效,显著提升了管理执法效能,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承诺变为现实。
在中心城区29个试点小区,居民楼里张贴的“管‘嘉’牌”更让人安心——上面公示着执法人员姓名及电话,居民遇到私搭乱建、油烟噪声等城市管理问题时,一个电话就能联系到对应的小管“嘉”,其接件后第一时间牵头协调处置,让治理难点有人管、管得快、管得实。小管“嘉”服务队每周还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社区进小区设点,政策宣传、意见收集、问题解决“一站式”搞定,让“家门口的服务”取代了群众“跑腿办事”的奔波。
闭环推进落实 多方协同发力
“以前小区乱停车没人管,现在我们自己盯着整改,小区环境好多了!”说起小区的变化,居民李大爷竖起大拇指。这背后,是小管“嘉”服务队引导下的共治新图景——针对乱贴乱画、非机动车乱停等“微问题”,小管“嘉”担任协调员,组建居民监督队参与其中,从“等着解决”变为“一起商量”,通过“发现上报—物业服务企业整改—居民反馈”的闭环机制,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面对跨部门的治理难题,小管“嘉”服务队化身统筹者,打破部门、街道壁垒,构建起“群众吹哨—小管‘嘉’统筹—部门/街道报到”的联动机制。针对噪声、油烟扰民等难题,小管“嘉”服务队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属地街道形成攻坚专班,变“分散治理”为“协同发力”。今年以来,社会生活噪声扰民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8.6%。
每件事都有“明白账”,问题来了先制定“整治清单”,明确整治内容、责任部门和时限;构建“发现—分析—解决—反馈—复盘”闭环机制,每解决一个问题均回访确认满意度,总结经验、优化流程,从“解决一件事”升级为“规范一类事”。
加强源头治理 实现“由治到防”
小管“嘉”服务队依托“微报料”小程序、12345热线等数据平台建立“问题分析库”,梳理预判出20余个治理痛点,为精准治理提供“数据导航”。
走街串巷是小管“嘉”服务队的日常,深入49个社区、6大商圈开展“问需走访”,通过座谈会、问卷等方式提前摸排潜在问题100余个,问题解决率达98%,变“等诉求上门”为“找问题化解”,让治理始终跟着群众需求走。更关键的是防患于未然,结合群众反馈的高频问题和走访摸排情况,联合职能部门、社区制定长效预防方案,如针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推动增设停车位,从源头上减少问题发生,实现“由治到防”的转变。
如今,在市中区,小管“嘉”服务队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成为城市治理的“民生符号”。他们正以“小切口”的精细治理,撬动着“大民生”的幸福升级,让每位市民都感受到“城市如家”的温暖。
蜀 乐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